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冉小龙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兼具的基础学科,
        冉小龙
        四川省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镇铜西小学 4098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兼具的基础学科,其课堂的创新和完善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能被忽视。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学习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主要的难题之一,要求教师重视课堂的改革和调整,激发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潜力,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奇心、探索欲强,好玩好动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多样有趣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投入问题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拓宽思维以及发展思维,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挑战、突破与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研究。
一、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联系日常生活,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融入更多的生活材料,使问题情境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来的形式更加多样,更能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比例”的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对比之间关系的认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现在小红正在做一项打字的工作,老板承诺小红每打2000个字就给小红20块钱,已知小红今天打了8000字,请问老板应该给小红多少工资”。教师通过这一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们再联系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理解,以增强对比例的理解。
二、运用故事教学法,问题情境故事化
        爱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对于刚开始接触,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是具备很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应充分融合这两个特征,运用古诗教学法,借助趣味性强的数学故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打造互动性强、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舞台,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展现的数学现象,主动思考分析涉及的数学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挖掘数学知识深层次内涵,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实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连加连减”一课时,连加连减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结合这一知识点的特征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加上小学一年级学生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现状,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有趣的小青蛙回家故事:“一只小青蛙勇敢地独自回家找到了妈妈,并跟妈妈分享了回家的历程。青蛙妈妈说:“小青蛙真棒!你是怎么回来的?”,小青蛙说:“我一路跳回来,经过池塘,池塘好大,但有好多口算荷叶,我每答对一道口算题,就可以调得好远,一下子就过了池塘了!”,妈妈说:“口算荷叶?那是怎样子的呢?”然后,教师就可以展示口算荷叶的样子,请同学们和小青蛙一起算一算,看谁跳得更高更远。

扭转传统枯燥反复单一的计算技能练习训练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验数学计算神奇有趣的魅力。
三、利用游戏活动,问题情境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活动来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把学习新知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自我探索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水果”的游戏:课件出示很多圆片,学生任意说第几个圆片,老师都能很快说出是什么水果,老师打开圆片,果真是教师猜的水果,为什么老师会这么神奇,学生随意说,老师就能猜出水果,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让学生知道水果是按苹果、香蕉、菠萝、草莓、苹果、香蕉、菠萝、草莓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是每4个为一组,第13个图形是什么水果?13÷4=31,当余数是1时,就是第一个水果:苹果,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验证确实是苹果;当余数是2时,是第二个水果:香蕉;当余数是3时,第三个水果:菠萝;当余数是0时,最后一个水果:草莓,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余数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也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整节课学生在游戏“水果探秘”的活动中完成了自我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注重过程评价,保持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并让小学生思考解答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是难以通过书面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的,如果只关注考试成绩将难以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评价考核设计,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及知识吸收程度量化融入最终评价中,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全面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创设的问题情境,确保有效性。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七巧板”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我既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拼的,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并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只要完成任务,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中老师亲切的微笑、礼貌的动作、鼓励的语言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现自我,更能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
[2]钟瑞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26-1028.
[3]宋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