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小水电,推进“幸福河湖,美丽乡村”建设记金华市婺城区绿色小水电创建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9期   作者:屈伟平
[导读] 婺城区小水电开发较早,部分小水电站出现设备老化、厂房破旧、产能低下、防洪标准低等问题,加上电站建设初期未能充分考虑河道生态用水和生态下泄流量,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一定程度影响了下游河流生态和流域景观。
        屈伟平
        金华市五百滩航运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婺城区小水电开发较早,部分小水电站出现设备老化、厂房破旧、产能低下、防洪标准低等问题,加上电站建设初期未能充分考虑河道生态用水和生态下泄流量,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一定程度影响了下游河流生态和流域景观。通过创建绿色小水电工作,提升小水电安全、运行、管理、增效,满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关键词:创建、增效、绿色、生态、消薄
引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水利部大力倡导小水电绿色发展,2020年针对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下发了《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关于做好2020年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工作的通知》(农水水电函[2020]3号),进一步强化小水电绿色创建示范作用。
        金华市五百滩航运开发有限公司积极配合政府投身创建绿色小水电工作,并通过绿色小水电后续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将有效改善水电生态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促进小水电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小水电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1创建的必要性
        1)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区是新时期小水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作为发展要素,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婺城区部分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未落实,厂坝间减脱水河段未修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开展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和修复河流生态,与“幸福河湖,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典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河流生态、水电站的新要求。
        2)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区是减少安全隐患的必要前提。婺城区小水电数量多,分布广,大部分水电站装机规模小,投产时间早,存在管理不善、机组严重老化等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创建工作,对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智慧化创建、主机设备设施技术改造、集中控制运行与信息化管理,提高电站安全生产水平,实现“无人值班,有人值守”的高效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电站安全运行和职工人身安全。
        3)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区是实现婺城区经济薄弱村“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撑。小水电具有运行生命周期长、年度收益稳定等优点,具有很好的“造血”功能,婺城区采用回购小水电股份以定向分红的模式作为“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突破口。通过对全区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小水电持续“造血”提供了生态和安全保障,增强了小水电作为婺城区“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支撑作用,2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协同发展。妥善处理小水电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打造电站绿色、流域绿色、区域绿色的水电绿色发展新格局。
        2)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引领小水电行业“机器换人”理念,打造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3)坚持政策保障、持续发展。依法加强对小水电站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要求的监管,制定绿色小水电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小水电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政府制定绿色标准,完善制度措施,水电站履行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并发挥监督作用。
3创建工作的思路
        (1)“点”上创建。以电站为创建对象,对婺城区40座小型水电站开展绿色小水电创建、智慧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机设备设施技术改造,使电站符合生态和安全要求,达到“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标准,提升水电站综合运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线”上创建。

在“点”创建的基础上,以河流为创建主线,通过对沿河电站的绿色创建、区间河段生态修复、上下游电站的优化调度运行,使河流达到绿色健康的状态。
        (3)“面”上创建。在“点”、“线”创建的基础上,以电站集群和河流附近人居空域为创建对象,通过对全区40座小水电站进行集中运行、统一管理,实现运维智慧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生态流量放管常态化;通过对河流有特殊功能需求的减脱水或区间河段,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包括建设生态堰坝、生态跌坎、生态堤岸、滨水滨岸慢行道等生态工程,实现电站、河流、人居环境的共同进步。  
        如:学岭头电站厂坝间减脱水河段长度约4.5km,区间无支流汇入,并途径二个村,村在籍居民626人;自电站大坝至下游约2km河段有明显的河道减脱水问题,需进行生态修复。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2.0km减脱水河段的生态修复可采取以下方案:(1)在村委会旁河段下游合适位置修建生态堰坝,并考虑设置鱼道,便于鱼类等水生生物通行;(2)在东坑桥附近建设生态堰坝,兼顾灌溉、渔业养殖(石斑鱼)户用水需求;(3)整段需修复河段建设生态堤岸;(4)在居民较集中的河段(约500m长),修建滨水滨岸慢行道,在人流量比较集中的位置可设置遮阳避雨设施,在重要节点上可考虑照明等公共基础设施。
4综合效益方面
4.1经济效益
        婺城区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后,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可提高机组效率,增加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发电收益。同时集中运行管理模式可大幅减少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和值守人员数量,节省人员成本。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示范区完成创建后通过“消薄”可促进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村民购买力,带动当地消费水平,增加税收。婺城区40座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045.7万kW·h,需要进行以水轮发电机组为主的技术改造的19座电站中,金塘、枫树堰、金鸡头3座有增容潜力,预计可提高年均发电量271.5万kW·h(根据婺城区水务局对枫树堰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设批复,枫树堰电站增容后年发电量为285.5万kW·h);以水轮发电机组为主的技术改造及智慧化创建合计提高年均发电量可提高775.2万kW·h,按峰谷平均电价0.45元/kW·h,预计可提高年收益348.84万元。综合技改效益、智慧化改造效益和减员效益,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余万元。
4.2社会效益
        通过婺城区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创建工作,可有效解决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营造良好的小水电发展环境。通过收购电站完成“消薄”攻坚任务,解决低收入集体增收等问题,提升了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对人民脱贫致富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电站技改和集中运行管理,提升了电站在防洪、供水和灌溉等方面的潜力,消除了安全隐患,实现了“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通过对减脱水河段进行生态修复,发挥电站综合利用功能,改善了当地村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矛盾,更好地满足下游生活、生产、生态和水景观用水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小水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推动婺城区小水电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4.3生态效益
        完成本次示范区创建后,通过落实生态流量,对减脱水河段开展生态修复,建造生态堰坝、游步道等设施,促进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丰富了水生生物物种,保障脱水段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改善了河道景观,提高了减脱水河段的整体形象面貌;通过电站内外部环境整治、绿化,提高了电站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程度;通过实现生态流量正常下泄和实时监测,保证厂坝间和电站下游河道生态流量,助力“幸福河湖,美丽乡村” 建设,进一步改善婺城区水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提高机组效率,每年将向社会提供6513.85万kW·h的清洁能源(其中示范区创建后新增468.15万kW·h),可产生较大的减排效益,按照全国火力发电平均标准煤耗335克/千瓦时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2.2吨煤,按燃烧1吨煤向大气排放2.567吨二氧化碳计算,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647吨。
        结语:水电是世界上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探索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小水电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小水电的技术更新改造,首先是更新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机电设备和对年久达不到运行标准的水工建筑物进行修复,改造已不适应现有条件的设备和建筑物。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电站转型升级中,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特别是农村水电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防洪应急等方面作用突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