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1期   作者:王占波
[导读]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

         王占波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山东省 271000

         摘要: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在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很容易带来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地质灾害的治理受到了国家以及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关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基本趋于成熟。在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与应用中,首先要进行监测和预警,此外还应根据监测地点的实际情况,综合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和环境地质技术相关数据和资料。同时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工程设计时,要同时整理收集相关数据,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和科学程序进行分析和整合,有效建立环境保护与工程治理的有机融合体。在监测的地质灾害区域,还应监测地下水的各项参数,尽可能全面的获得数据信息,能够使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在解决地质灾害问题中能够游刃有余。
         1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意义
         随着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优化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全国民众齐心协力,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国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为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相关技术知识,不断丰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此项举措能够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全世界人民逐渐成为一个有机联合体,水工环地质工作应该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不仅需要重视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还必须注意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当前提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工环地质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不要让理论知识仅停留在纸面上[2]。同时,我们必须敢于创新,根据相关工程实例进行总结分析,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系统的水工环地质技术体系。
         2水工环地质技术
         2.1GPS技术
         GPS技术应用在地质勘察中很常见,在水工环地质技术中的GPS,能够有效地提升监测精确度,在地质灾害的治理中也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RTK技术是通过GPS技术来实现的,在实际定位以及测量勘测中拥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有助于对地质灾害的提前发现。
         2.2地质雷达技术
         在水工环地质技术中,地质雷达技术的主要作用为短距离探测,通过短距离探测,能够很好地保证探测实际结果。地质雷达技术在实际运用时,需要通过向地下传递电磁波,若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电磁波便会返回地面。通过电磁波来进行地质结构分析,分析电磁波时主要通过其频率以及振幅。通过地质雷达技术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地质特点,在实际使用地质雷达技术时,既能够保证自动化勘察,又能够保证勘察准确性,在地质灾害治理中,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地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等问题。
         2.3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属于新型勘察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实际应用,这种勘察方法是通过电磁设备向地下传输脉冲电磁波。通过分析二次涡流场的实际变化情况,来了解区域内部地质状况。如果该地区拥有明显地质隐患,通过瞬变电磁法能够明显地察觉出来,瞬变电磁法中的垂直磁偶源法以及电偶源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使用较多。


         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3.1水工环地质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在发生地震时,由于地壳运动会使地质结构产生变化。地震时产生的振动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在纵向传播速度较快,对地面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小;而横波在横向发生快速传播,对地面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大,直接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毁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且一般发生地震后会伴随一系列后续灾害,例如海啸、山体滑坡、火灾等。水工环地质技术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不损害地面结构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在地震时将损失降到最小。一旦发生地震,要确保水工环地质不会对救援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建。
         3.2水工环地质在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破坏性和危害程度更大,并且这些灾害是在地震后发生的二次灾害。一般而言,这些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因此对于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相对具有可控性,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分析,将灾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所以,在进行采矿、土方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的生产活动时,要提前做好分析和规划。水工环地质在上述灾害治理中的关键是预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规避灾害产生的不利影响。
         3.3在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中水工环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矿山地下水位的测量,通过水位测量的相应设备对矿山地下水与测水管口之间的距离得到实际的水深。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水位测量设备的一段连接一个探头,另一端接入指示表,两者之间依靠钢尺进行连接。钢尺上标注有相应的刻度和尺寸,当探头接触到水面时,水位测量设备上的指示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再通过钢尺上对应的刻度即可读出具体的水位深度,从而及时发现矿山地质构造的沉降现象,给出完善的应急方案。由于水工环地质的各项指标对矿山整体的地质环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程中不结合水工环地质技术将会造成地下水开采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开采结果又会进一步加剧矿山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后续一系列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得到的调查结果可以对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程进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制定的矿山地质构造沉降的应急方案主要体现在对水工环地质构造沉降的预防上,利用水工环地质调查得到的结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因此,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矿山地质构造出现沉降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制定应急方案时矿山企业也应当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将生态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上,确保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的条件下,进行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程。
         3.4地裂缝的治理
         通常地裂缝的表现形式为区域性的地质结构断裂,因此在使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行地裂缝的治理时,可以针对地裂缝不同的诱发机制来进行详细监管。比如,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来确定地质的稳定情况,在人工开采地下水时,可以通过及时沟通来保证地下水的开采适度,避免对该区域造成伤害,通过对地下水的预警,来保证对地裂缝的防治,降低地裂缝的发生概率。
         结论
         我国现阶段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时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效果与治理质量,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已然成为一种有效措施,无论是GPS技术,还是地质雷达技术等,均能够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效用,因此,不但需要对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灵活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由此才可以在推动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的同时,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水平,促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印豪,陈肖,郑晓军.分析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47
         [2]李元伟,赵越,王勇.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