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与识图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1期   作者:史红燕
[导读] 建筑结构识图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史红燕
         身份证号码:3707861993111766**山东潍坊
         
         摘要:建筑结构识图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根据教师描述的内容进行联想。而BIM技术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建立模型等,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不足。这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案例运用BIM技术。基于此,笔者将分析与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识图课程教学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主干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它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有其自身的特点,是造价员等建筑类岗位必备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识读一般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和相关结构类图集的能力,为正确计算结构工程量打下基础。本课程注重学习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和概念,熟悉各类构造要求以及轻力学与结构方面的计算。本文将结合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造价员岗位的“实用”“可持续用”的指导思想,对该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1建筑工程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现状
         1.1期末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工程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图纸识读方面,主要表现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筛选出图纸有效信息,从而通过图纸语言获得建筑的构造、配筋等信息,以便进一步开展工程量计算等活动。但传统的课程期末考核方式普遍以闭卷考试为主,即考试期间仅会下发一套试卷让学生作答。这种考核方式较为死板、单一,单套试卷所含图纸信息量极少,缺乏对读图规范操作流程等的把握。故该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全套建筑、结构施工图纸识读能力的考查,也无从谈起能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
         1.2平时考核缺少相应激励措施
         改革前,该课程平时考核过程缺少对高分同学的激励措施,导致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引起这部分学生的不平衡心理,进而降低了学习的动力,造成恶性循环。以上是现阶段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部分弊端,即考核内容无法及时对接企业需求,考核形式没有抓住重点,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此类弊端如不能进行有效规避,则不仅会影响学生本身技能的掌握,而且会降低企事业单位对本校学生的评价,长远看可对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因此,及时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已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工程结构与识图课程改革措施
         2.1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类工程造价专业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前置课程的基础上,具备了对房屋建筑的基本认知能力,能够识读建筑平面图。根据课前调查发现他们具有“爱发现、善探究、喜动手”等特征,大部分学生能够识读梁的平法施工图,但是不能准确定位梁内钢筋,大部分学生不能将复杂的建筑结构平面施工图所表述的内容形成三维空间图形,存在“难想象”的困惑。并且无法记忆无序的平法制图规则、钢筋构造要求及算量公式,存在“烦公式、愁记忆”的难题。大部分学生在手算钢筋工程量时往往计算效率低,若知识点掌握不全便会出现计算准确率低的“两低”问题。


         2.2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以被动角色来接受知识。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以后,对知识点只是有些零散的概念,遇到具体项目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本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将职业技能目标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目标是培养造价员,工程造价的核心工作是编制工程量清单造价,具备这样能力的前提必然是能够读懂图纸,该课程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就是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计算结构构件的工程量,即基础、柱、梁、板、楼梯的混凝土的工程量和钢筋的工程量。因此,该课程配有一个星期的专业周,在这段时间内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细化为不同的能力要素,并根据培养不同能力要素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通过参观学习学校实训基地和专业周期间以小组形式进行结构构件制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大胆创新的职业精神。通过结合图集16G101系列深度识读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和利用软件或利用不同颜色的电线手工制作构件钢筋模型,以此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为后续课程计价做准备,培养造价员计算算量职业核心能力。
         2.3打造体验式BIM实训场景
         在建筑结构识图教学中,教师要打造体验式BIM实训场景,促进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探索能力。在传统建筑结构制图教学中,教师多是借助教材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建筑场景平面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学生不能进行直接操作,因而给学生带来的教学体验并不是很好。教师借助于BIM技术可以呈现出立体空间感,让学生通过直观、身临其境的体验模式,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运用BIM技术创建一个实训场景,学生可以观察建筑内部的空间信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人机交互”的观念,不仅要学生在BIM仿真环境下观察建筑,还要让学生对建筑模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库,结合建筑业发展趋势,构建在线教学系统,进而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要课前提供预习资源库,以教材内容为框架,运用BIM技术获取经典案例,加深学生的感悟。在课中通过平台进行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此,教师更应多引进新技术、新规范,更新老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图识别部分,教师要选取典型且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施工图,让学生从直观的建筑物中建立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上学生建筑制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BIM技术将三面投影图的建立、形成、展开演示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剖面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谈谈其中不理解的地方,把三面投影图进行放大或者缩小,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施工节点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投影图尝试绘制,让学生同桌互换比对三面投影图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佳的绘制图进行作品展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由于建筑节点大多是剖面图,教师还可以利用BIM绘制模型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与观察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结语
         在平时成绩动态考核过程中,应拓宽考核方式,优化考核内容,并由浅入深完成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宜引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机制,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还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教学与考查。在期末成绩考核中,应注重对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且应涵盖本门课程全部主要知识点,通过对期末考试内容及形式进行优化,可多方位检验学生施工图识读等能力,能较好地检测本门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并可以此为契机深化本门课程的全方位改革,为今后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春鸣,朱伟超,孙成访.应用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03):61-64.
         [2]刘水.基于职业能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