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设计美学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2期   作者:李方晓 唐晓娟
[导读] 建筑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

         李方晓  唐晓娟

         郑州财经学院
         摘要:建筑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审美法则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世界七大建筑体系之一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建筑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本文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风格、空间布局、色彩运用、装饰元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审美意识;园林艺术;天人合一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本身除了具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实用功能外,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纵览中国古建筑,其中之审美意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色,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实用,且不失其高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古人之高尚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
         一、建筑风格
         中国古建筑样式可谓千姿百态,类型各种,但在风格上总体可归为四类:一是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这种风格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之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较强的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皆有其特殊规定。例如古代帝王陵墓、祭坛、戒坛、金刚宝座和大佛阁等;二是雍容华贵的宫廷式风格。其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道观佛寺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格,尺度合宜,装饰一般华丽;三是亲切宜人的住宅风格。其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合宜而不曲折;建筑内敛,造型简朴,装饰比较精致;四是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其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点之中,还有一些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彩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相结合,将自然之景致融于建筑当中,实则有人与自然和谐呼应之效果。
         二、空间布局
         中国的古建筑有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一种是宅院式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 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任何一种建筑形式, 布局中程序的安排都是建筑创意的核心。因此布局中程序的 安排是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 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 了表达完美意念的重要手段,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 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 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 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宅院式建筑群在设计上多采取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平面形式,常采用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以十字轴线展开如坛庙建筑;宫殿和民居建筑是在南北向的纵轴线上安排主要的建筑,在东西横向轴线上 安排次要的建筑。这种组合方式,扩大了建筑的实用空间,并 且大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稳固性;在审美上,创造出具 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显示出均衡、对称、协调、典雅、庄重的美感。用围墙和围廊围合成封闭式的整体 空间,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空间感,象征着我国古代 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 园林建筑多以迂回曲折的轴线展开布局,采取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趣味盎然、返璞归真,并呈现出接近自然的模拟状态,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三、色彩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用色方面极为大胆,惯用大面积的原色 ---黄、红、青、绿、蓝、黑、白。在木料的表面涂上油漆,是为 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色彩分配得当,所以又起到美观的艺 术效果。中国建筑色彩的分配是非常慎重的,并且在鲜明色 彩的对比与调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檐下阴影掩映部分, 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红色为主, 与檐下幽冷的冷色正相反,加强阴影部分的对比。在山青水 秀、四季长青的南方,房屋色彩受气候、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 响,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颜色的梁柱,形成了与环境相 调和、秀丽淡雅的格调。 除审美外,中国古建筑在色彩上的使用还受到封建社会 中等级制度的限制。自西周“明贵贱,辨等级”以来,色彩严格 分成等级:金、黄、赤、绿、青、蓝、黑、白、灰。宫殿建筑用金、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而民舍只能用黑、白、灰色。我 们目前一般所见到的是清代的宫殿、庙宇建筑,用黄色的琉璃 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的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 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鲜明的色彩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 在世界建筑上是少有的。
         四、装饰元素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看尽的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其屋檐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的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及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从而让整个建筑看上去更辉煌绚丽。当然,相比彩画的绚烂华丽,朴素淡雅的色调同样是深受人们喜欢。一些园林、寺观以及江南民居多为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不可不为之清秀宜人,浸透雅趣。
         中国古建筑好以雕塑装饰,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大气高雅,内容丰实。中国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而题材则有人物、宗教传说、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龙凤题材更是被广泛采用;另一类是在建筑内部或周围布局雕塑,独立建筑本体而立,就像是建筑的附属物。
         五、人文精神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道家讲究返璞归真,反对过分修饰,讲究虚实相间,辩证思考,讲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这些都深刻地融入了对建筑的审美倾向里。使中国的古代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不夺人眼球,不鲜艳夸张,而是和谐自然,质朴又精于细节的特点。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园林艺术上。
         道家立足于“自然无为”,强调“天人合一”中自然和谐韵一面,即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倡导依顺天地阴阳秩序以便实现“天人合一”。提出“法自然”、“因其固然”、“法天贵真”之说。老子饱含爱慕自然的感情,主张万物复归其根源,人不要积极有为,以实现“燕处超然”之精神自由。追求自然清净,自我解脱和自由自在之道,进入“天和”状态,这是一种自性的发现与复归。道家这些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哲理,构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背景。
         六、结束语
         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作为国人,在中国建筑传统的土壤上,建筑师们应吸收、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年11月版
2.(明)计成,园冶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4.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