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建筑工程类课程改革的办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2期   作者:     侯志杰
[导读] 高职建筑教育教学改革落脚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上

         侯志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建筑教育教学改革落脚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上,从观念到内容、到教法,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课程建设,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建筑类工程人才。
         关键词:建筑类课程;课程改革;办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TM1-4: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1-5678(2016)12-0067-01
         二十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从最初的设立多种高职专业办学,不断探索高职办学形式,转化教师观念、编写各种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大胆尝试,不断深化改革,高职教学改革先后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教学资源库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多种提升质量项目工程,始终以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提质培优项目建设,至今教学改革仍在路上。2020年初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最终还是落脚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上,这也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落脚点。基于所担任的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知看法。
         建筑类高职专业课程基本上分为三类课程,理论课程、理论实践课、实践课。针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切勿一刀切。BIM概论等纯理论课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筑识图与构造等理实课程可以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强虚拟仿真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仿真教学更易理解。建筑施工技术等实践课除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要去工地或校内实训基地,采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加强实训,“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
         一、首先是教师高职理念的转换,要用高职理念去做课程
         观念不变,一切都不会变,高职教师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的固化观念从事教学活动,省时省力,但不见得效果好,更无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只有思想上去改变,去重视,转换脑筋,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高职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才能从根本上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地投身于高职教学改革。教师要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要真正了解材料、施工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教师。其次是行动上加以改变,课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思考、研究、分析、实践、反思、再实践。一点一滴地去改变旧有观念、做法,尝试各种不同的教法、学法,适用的保留,不合适的剔除。只有这样,好的经验不断积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课堂教学才有起色。
         二、课程改革新思路,新转换
         1.新旧课程体系的转换
         现行高职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缩减本,学科课程体系没有变。拿到高职教学中还是老一套,理论性过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建筑专业课程体系要基于工作过程化,可以是模块化,也可以是项目化,重点突出工地实践技能学习及专业认知,淡化纯理论说教式课程教学。


         2.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形成
         基于工作过程化编排课程内容;基于不同的工程案例,从现场施工到完成的工序讲解;基于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顺序讲述;序列化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实践各占50%。结合建筑课程特点,增加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训。
         3.课改后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学科式教学
         通过课改与实践探索,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玩手机的少了,听课的多了;睡觉的少了,积极思考的多了;说话的少了,积极发言的多了;不听讲的少了,积极上机、参加实训的多了。围绕课改做课程,系列配套转换;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好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4.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的内容转换。
         原有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要重新编写,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案、教法,必须要有新意、新构想、新做法,彻底破除传统教学的窠臼,“另起炉灶”,重新编排,将工作过程化项目教学贯穿其中。
         三、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发“新形态教材”,特别是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别于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真正做到适用于高职教学。
         教材内容的转换与添加增删;课时的增加,上课方式的转换,由单纯的理论授课,改为理论+仿真实训,课时各占50%,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时效性;打破学科体系的内容完整性,构建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适应性。适时加入“1+X”BIM、工程识图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增加建筑BIM、装配式建筑等相关课程,做到与时俱进。
         四、教学模式的转换,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满堂灌单项输入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精品共享课、在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优质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力提倡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情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构建基于工程项目单元的工作过程化的“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结语  高职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从职业能力培养入手,深入企业基层一线,成为“双师型”高素养教师,注重将企业岗位知识技能融入课堂,进入教材,改变传统满堂灌单一的授课形式,真正融技能专技于课堂,基于项目化、工作过程化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训教学,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专注特长、循序渐进实施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当代社会需求的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民静,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109.
          [2]张军,李晨.高职项目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与应用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8,48.
          [3]郑文岭,“理实融合、工学一体”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作者简介:侯志杰(1969—),男,山东省青州市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装饰设计。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侯志杰名师工作室基金项目。项目批号:20180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