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
上海迅翔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1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河道景观中,园林植物的应用非常重要。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起并存在极其复杂相互关系的(包括生存空间竞争与相互依存、互惠)、具有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在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近自然原理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做好植物种的选择和配置是一大难点。而当前植物配置应用中仍存在“植物品种单一、综合生态效益较差,过于注重流行树种、忽略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树种,没有对花果的变化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忽略了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地被植物的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河道治理中的植物配置关系到河岸带景观的美观性和长久性。目前的研究更多偏向于对河道水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而对于整个河道植物群落的空间布局和植物配置问题研究较少。本文探讨河道治理工程中植物配置和应用,为今后河道景观绿化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植物配置;应用
引言
良好的城市河道景观是兼具水利、生态、景观功能的绿色廊道。城市河道景观不仅展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品质,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植物景观是河道景观要素构成的主要部分,做好河道景观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于提升整个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植物配置原则
(1)植物多样性。现代园林造园过程中,很多植物配置往往忽略了地被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忽视了植物多样性的配置,这对于植被群落的繁殖以及植被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植物多样性越丰富,说明植被群落越稳定。不同的植物其形态、质地、色彩均有差异,多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不能仅仅要求植物种的数量、追求景观色块大片化,还应多考虑植物配置的种类,增加植物群落的丰富度。(2)景观多样化。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包含组成景观的斑块在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的类型、分布及其斑块间的连接性、连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植物配置得当不仅能够丰富植被,还能增加景观层次,使河道景观多样化。在景观植物设计中应从整体构图和景观多样化的角度出发,筛选植物的种类、树形、枝势、色调、质感等,丰富人们的视觉美感,构建一步一景、四季皆美的自然景观。
2园林植物在河道景观中的作用
(1)生态防护功能。根据植物的习性和植物造景原理,乔、灌、地被合理配置,构建河道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大力提升河道的生态防护功能,植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环境、增加城市绿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黄浦江上游河道多以钢筋混凝土护岸为主,该区域设计为百年一遇洪水位,通过乔灌地被复层种植,大大提升了河道植物的生态功能,增加了城市绿量。同时河道路侧林带也有大型居住区,在降噪、净化空气方面添加了一道天然屏障。(2)河道景观原则。河道是人类生活空间的重要部分,是人类亲水用水的主要平台。在河道建设和整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滨水景观带,给人带来视觉享受是极其重要的。河道滨水景观建设不同于城市园林建设,在建设中应注意:①河道应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大片的、种类单纯的草坪和连绵不断的色块在天然河道中并不适宜,应避免使用;②强调组成河道植物群落种类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有很丰富多彩的景观,沿河而行能实现“步移景异”的效果;③在河道植物群落的构建中,必须考虑群落的季相变化,达到“日新月异”;④要留出人类亲近河道的活动和休闲空间,在道路和绿化设计中必须考虑人们能够非常方便地走近河道。在有人行走的地段,要注意尽可能不种植有刺的或对人类有害、有毒的植物。
3城市河道绿化中植物配置形式
3.1水质净化、护岸、护坡植物选择
在常水位线以下且水流平缓的地方,应多种植生态美观的水生植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净化水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食和活动场所,美化水面,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并按其生态习性科学地配置,实行混合种植和块状种植相结合;常水位至洪水位的区域是河道水土保持的重点,其上植物的功能有固堤、保土和美化河岸作用,下部以湿生植物为主,上部规划以中生但能耐短时间水淹的植物,河道植物的配置种植应考虑群落化,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上下有层次,左右相连接,根系深浅相错落,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体,在不影响行洪排涝的前提下,可种植少量乔木树种;洪水位以上是河道水土保持植物绿化的亮点,是河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区段,它起着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群落的构建应选择以当地能自然形成片林景观的树种为主,物种应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可适当增加常绿植物比例,常绿植物总量达50%~60%,以弥补洪水位以下植物群落景观在冬季萧条的缺陷。
3.2河道路侧林带植物配置形式
黄浦江上游河道侧林带为长林带,以植物景观为主,结合漫步道和休闲空间。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植物造景时运用自然式的栽植形式,模拟自然,给游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植物配置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建立丰富的植物组团。主要运用的植物有银杏、乌桕、红枫、枇杷、红叶碧桃、日本早樱、紫叶李、日本晚樱、丁香、西府海棠、金桂、五角枫、丰花月季、金丝桃、毛娟等。
3.3充分考虑水位、地质等条件
(1)充分考虑河道水位问题。水生植物能否在河道中生存下去,与水位高低有密切关系。所以以水生植物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时,应当密切关注河道水位高低,根据水生植物的适应性严格控制水位。比如黄花鸢尾、香蒲、美人蕉、梭鱼草等挺水植物应当在水深0-40cm的河道种植;水菖蒲、苦草、慈姑等浮叶植物应当在水深20-40cm的河道种植;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应当在水深0.3-20m的河道种植;而漂浮植物对河道水深并没有什么要求。同时,还要重复考虑河道中水位涨跌、食草性鱼类等情况,如果河道经常大旱大涨,就应当种植一些耐干旱的植物;如果食草性鱼类数量较多,就可能影响沉水植物生长。(2)充分考虑河道地质问题。在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施工中,应当固定植株的根系,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充分的养分,必要时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措施进行固定和载植。同时,不同植被对河水中养分的需求、耐受等并不一样,河道底质的养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在施工之前应当对植物品种能否在水中生存进行测试,然后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进行种植。同时,河道水流速度也是水生植物种植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如果水流速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水生植物生长。
结语
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对磷、氮等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协同降解作用,有效抑制河道内部的藻类,选择最佳的岸边植物和水体边缘植物,严格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提高水生植物安排的合理性,以期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玺.浅谈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7,3(12):196.
[2]葛文宏,侯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8,370(22):168.
[3]陈煜初,付彦荣.基于园林造景的水生植物应用关键技术解析[J].中国园林,2016,32(12).
[4]陈小华,李小平,张利权.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