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倩倩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第一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1706
摘要:在现代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浪潮之下,民间艺术小剧种陷入了濒临灭亡的困境。传承和发展濒临中断,如果不加以保护,势必走向消亡。山东沾化“渔鼓戏”是民间道情艺术的一种,自雍正年间起,经历了近300的风风雨雨,才发展到如今的形态样貌。曾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销声匿迹,一直到2007年在各方努力下重放光彩。重返舞台不仅仅是对已有形式的延续,更是对它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它在唱腔等方面的特色,是重新登上舞台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其唱腔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沾化“渔鼓戏”;唱腔特色;《追龙缸》
一、沾化“渔鼓戏”简介
渔鼓,也被称为道情,原本是指道士们宣传道家的教义和进行募化时所唱的曲调,它来源于唐朝的道教经韵。“道情”一词南宋时期才出现,最初的道情称道歌,因其最初仅仅由渔鼓和简板进行伴奏,而又以渔鼓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最初也叫做“渔鼓” 。沾化“渔鼓戏”是众多渔鼓道情中唯一一个发展成戏曲形式的剧种,迄今为止已有约三百年的发展历史。
沾化“渔鼓戏”形成初期,伴奏乐器只有渔鼓、简板、锣鼓等打击乐,在音乐伴奏上还不完善,后来随着艺人们的演出实践,伴奏乐器不断丰富。
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沾化“渔鼓戏”不断吸取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的众多优点,各方面都得到改良。
二、《追龙缸》的唱腔特色
(一)三句一扣的句式结构
沾化“渔鼓戏”的板腔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依次可分为引腔、腹腔和锁腔。腹腔是渔鼓戏板腔结构的主体部分,戏曲中表达的内容主要在这一部分中一一呈现。“三句一扣”的句式结构在腹腔中出现,它是沾化“渔鼓戏”标志性的句式结构,也是本剧种的基本腔调,代表着这一剧种唱腔音乐的基本风格,是沾化“渔鼓戏”中最常被使用的句式结构,俗称“三条腿”,同时它也是渔鼓戏板腔结构的主体性句式结构。
渔鼓戏《追龙缸》中,在剧目的一开始就运用了“三句一扣”的句式结构,句式明显、特点突出。这样三句为一循环的结构,使得剧目叙述清晰而有规律可循,也是区别于一般唱词对称规整的一大特色。
(二)空夺结合的板式节奏
所谓“空”,指的是“空板”,也就是在节奏强拍(第一拍)上为空拍,没有唱词。所谓“夺”,指的是“夺眼”,就是在“空板”过后的第一“眼”(弱拍)上开始唱。“空板”和“夺眼”一般相互结合、结伴出现。
沾化“渔鼓戏”的基本节拍形式是建立在“四、三”七字句式基础上的一板三眼的形式,四小节为一句,每句又由上、下两个半句组成。
(三)起伏跌宕的旋律形式
沾化“渔鼓戏”的唱腔是以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主要有宫、徵两种调式,其主干音包括“do”、“re”、“sol”三音。其旋律中的跳进是非常频繁的,尤其以三度至九度的旋法跳进居多,从而促成了唱腔的极度灵活变化,其在唱腔上表现出高亢、跳荡、明快、古朴的特点,实为其它剧种唱腔所罕见。沾化“渔鼓戏”用这种极富动感的跳进形成跌宕起伏的旋律形式,从而表现出剧中人物激昂的情绪。
(四)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
“领合呼应”是音乐作品种常见的一种演唱形式,表现为有一人或几个人作为领唱,其他众人合唱或齐唱。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使得领唱不独唱,极大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相互补台、相互帮衬。 沾化“渔鼓戏”在演唱过程中,经常在领唱(主唱)某一句唱词的句末、两段主要唱词之间等处加入伴唱(一般由乐队成员完成),以营造高涨的气氛。一般以“哎”、“嗨”这样的语气词来完成,有时也会有简单的唱词,与领唱(主唱)唱词内容互相照应,在感情基调上也有渲染和强调的作用,形成一人领唱、众人呼应的演唱形式。
(五)句式同韵的词格韵脚
沾化“渔鼓戏”的唱词一般采用七字句,并且以“四、三”(一般为前四后三)的格式为基础,有时候也用五、二(前五后二)的格式。其唱词韵脚一般采用一韵到底(即三句同韵)的方式,既包括韵母相同的押韵方式也包括韵母相近的押韵方式。采用这种句式同韵的方式不仅在唱词上给人一种统一完整的感觉,而且演唱上也更加的具有节奏感和韵味美,如同诗句一般。
(六)强拍反弱、弱拍反强的器乐伴奏
沾化“渔鼓戏”的武场乐组由大锣、小锣、铙钹、小镲组成,其演奏的锣鼓点是以“三番子”为基础的,多以三拍作为一个反复段。与京剧等剧种不同的是,沾化“渔鼓戏”的乐队用以大锣等全乐强击连续不断的结束在锣经(即锣鼓点)的弱拍以及后半拍上,形成强拍反弱、弱拍反强的锣鼓点。这种锣鼓点给人以反常、意外之感,而这也正是沾化“渔鼓戏”的武场伴奏音乐与其它剧种形成鲜明对比的又一艺术特色。
三、沾化“渔鼓戏”唱腔的艺术价值
沾化“渔鼓戏”在唱腔、伴唱、锣鼓点、唱词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具有非常高的美学和研究价值。其剧目内容始终高度赞扬精忠报国、惩恶扬善、仁孝和睦等传统美德,因此关注和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精神、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借鉴像沾化“渔鼓戏”这样的古老剧种中的优良文化传统,真正形成我国独树一帜的声乐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不断探索的。
四、结语
沾化“渔鼓戏”这一古老的曲艺剧种,其风格独特、别具一格。2006年底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提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并且申报成功。我们为这样的成绩而感到骄傲,但是,被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并不是最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其艺术精华,为丰富当地的文化建设和实现我国文化发展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份力量,才是其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艺民.中国道情艺术概论[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132-138.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渔鼓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2007.
[3]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山东卷[M].1994:127,365.
[4]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M].1998:705.
[5]中国曲艺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山东卷[M].2002:59-61,265-274,4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