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琳
哈尔滨华德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以浅析大学生如何调节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适应社会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节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表现,其次介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影响因素,最后从正确认知自我、自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大学生如何调节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适应社会的相关思考,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压力 调节措施 适应社会
我国已经建立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给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与此同时增加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受到经济体制与城乡差别的因素影响,双向选择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生就业依旧表现出问题。诸多毕业生不愿意走到边远地区,不想离开大城市。可是大城市以及大企业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此种就业心态逐步和现实情况相脱离,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种种心理压力。怎样引导学生调节就业心理压力,使得学生积极的适应社会变化是重要话题,为此笔者进行深入思考。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表现
首先是焦虑,通过心理冲突以及挫折所致,学生内心恐惧与不安,在毕业之前,诸多学生表现出焦虑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边远地区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集中在女性人群。焦虑感使得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心烦躁【1】。其次是依赖,毕业生发展为择业心理现象重点是自身独立决策水平不高,进取精神不足所致,学生心中存在靠、等一系列的依赖思想,过于依赖家人实现社会关系融洽,甚至要凭借“关系”进行就业。再次是自卑,毕业生缺少自信心,部分学生由于自己不是毕业于名牌学校,缺少权势关系可以利用,对应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学生自我认知不够充分,工作的信心与勇气不够充足。最后是自傲,大学生自命不凡与好高骛远,给用人机构留下浮躁的不良印象,自傲心理导致学生和实际生活相脱离,把幻想替换为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情绪会出现一落千丈的差距,继而生成失落与抑郁等情绪。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影响因素
(一)自身影响因素。诸多的大学生成长经历是相对简单的,没有全面分析就业形势,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不佳,情绪波动幅度大,在困难面前容易生成焦虑情绪,在受到打击之后会产生自卑情绪。因为心理层面不成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尤其是学生无法清晰的判断自我能力素质和特长,容易受到自我目标追求与其他人员的思想影响。
(二)社会影响因素。目前就业市场尚未完善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带来就业问题,比如某个机构谋利与发布虚假信息和毕业生签约率小等现象,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以及劳动保障面临壁垒。或者部分机构注重招聘、淡化人才培养,没有给予大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造成大学生毕业后跳槽【2】。
(三)学校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地位、学校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其中学校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学校就业指导力度是否足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都有一定影响。
(四)家庭影响因素。父母对大学生工作给予更高的期望值,毕业生感恩父母的心情急切,此种以家庭为主的因素影响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节,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参考父母给出的建议,对自我就业思想进行舍弃。
三、大学生如何调节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适应社会的相关思考
(一)正确认知自我。在毕业生面临多种毕业矛盾和冲突时,应该正确的认知自我,给予自身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进行充分了解。针对大学生来讲评估自我便是明确自身的潜力以及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岗位,初步制定自身成长方向,立足于职业发展视角研究满足自身成长的岗位特征以及地区特征。所以正确认知自我是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压力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提升毕业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性。
(二)自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毕业生顺利毕业受到大学生就业思想跟随时代发展而进步的影响,对社会进行主动适应,要明确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在职业岗位选择过程中将自身兴趣和爱好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工作岗位。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大学生择业所期以及抗挫折能力进行调节,大学生要对自我进行确切定位,学会扬长避短,挑选适合自身才能施展的职业。不可过多追求物质待遇以及地区环境,而是和自身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自主出击,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四)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高校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创造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全面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以结合,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变化需求【3】,努力完善自我,保证自我可跟随时代进步所成长,增强自我就业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调节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适应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就业压力,每一个毕业生都存在,只不过就业压力的大小不同。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参与就业工作,高校要发挥育人职能,通过正确认知自我、自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等方案,对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与调整,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就业信心,不断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帆.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调适——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038(019):后插1.
[2]胡珊珊. 浅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心理压力及调适[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
[3]李春玲. 疫情冲击下的大学生就业: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与就业选择变化[J]. 教育研究, 2020(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