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对于小学生而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但目前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忽视了最关键也是最本质的教育内容,反而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就使得小学教育本末倒置。为此在新学期需要深入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良好行为习惯的约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学生不理解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导致行为非常随意,对学生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行为习惯主要在长时间社会生活中而形成的一种固定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首先要增强学生的正确思维意识,强化实践训练,同时也要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促使社会家庭共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真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未成年时期,所以他们的思维逻辑还不够成熟。如果教师一味灌输人生道理,对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利用早读班会以及道德与法制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来获得有关的信息。例如在早读课上,学生朗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端正坐姿保持脊背挺直,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如果学生在早读时出现不认真的情况,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专心致志。通过这些细节,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改掉恶习,尽量提高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效果。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对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在点滴中不断积累,所以必须要从小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要多多加强实践训练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期间,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根据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周期应该保持在21天左右,所以必须要通过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增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实践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将21天划分成若干个小阶段,每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例如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改变学生的说话方式,引导学生文明礼貌的讲话,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课后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分为课内读书和课外读书。课内读书要求有正确的读书姿势,而且要读清每一个字的读音,还要做到流利,有感情。
课外读书要求读一些与其自身的发展或年龄特征有关的书,要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应用“精读”和“略读”两种形式,对其所选图书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养成需要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确保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通过为学生讲述良好的榜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自身也应该身体力行。通过不断深化自身的理论学习,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寻找模范榜样,通过身边优秀学生案例做典型,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此外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因人而异,开展针对性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全面推动养成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德育故事丛书,或者订阅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黑板报大赛,让学生以“良好行为习惯知识”、“环保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为主题创建黑板报。在学校内外布置名人名言,多种方式对文明习惯进行宣传,让学生徜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之中,自觉遵守文明习惯的要求。
4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够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不能够选择放弃,而是要不断的尝试,通过在尝试中收获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通过坚持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反思,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通过点滴积累,培养意志力。
5需要三方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期间,最主要的就是常抓不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早日成为优秀的人才。
结语
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不会一夜之间养成,也不会因为单纯的说教而立刻生效。培养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要分阶段进行,适当、适度。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意识、性格自立、沟通、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有必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为习惯训练目标,不能一般化为成年人标准。如何把握这个“程度”是教师需要非常慎重和深思熟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静.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的重要性探微[J]. 新课程(上). 2019(08)
[2] 王丽樱. “心”的律动——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 才智. 2019(16)
[3] 叶红霞.有效开展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J]. 甘肃教育. 2020(01)
[4] 孙喜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