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娜
大庆师范学院 163712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发生发生重大转变,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议程高校首要思考与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创新与发展展开探讨,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创新
引言: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在我国普及,根据我国互联网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所显,就现阶段而言,二十一岁至三十五岁王敏数量占据全体数量八成以上,在这一部分网民当中,由于大学生占据七成比例。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网民基本集中于青少年群体。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网络信息化在为高校管理带来全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严峻挑战。
1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伴随网络网络技术发展,其为大学生拓展自身事业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并且对于当代大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而言也有着诸多裨益。学生在终于不出户状态下也能够游览名山大川与地方风俗,促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同时,有效吸收中外优秀文化,从而令其自身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拥有更大提升空间。另外,通过网络,学生也能够相世界展现我国伟大形象与璀璨文明,在这一跨领域沟通过程中,能够促使我国在世界影响力在无形当中增加,同时城墙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其次,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网络不仅是一种交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全新文化领域,其能够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形成更深层次认知提供平台与空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网络世界当中,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交汇情感与碰撞思想,从而激发出更为优秀与新颖的思想观念。在这一领域当中,人们可以接收到不同类型思维理论,也可尽情阐述表达自身观点,这种交流方式具有更为强烈的时效性,帮助思想政治工作畅想多样化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网络自身具有极为强烈的开放性与多元化特性,因此,在网络领域当中,学生可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表达自身情感,并且这一过程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
2网络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虽然网络能够帮助大学生思想交流,但是由于其自身年龄与心理因素,导致其自身辨别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偏弱,并且在这一平台中,其也会接到某些混乱道德观念,例如,在现代网络文化中,英语信息占有率达到九成以上,这杯为西方霸权国家提供了渗透机会,其在排斥其他文化的同时,大力推销自我文化,令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与国家认同感受到严重影响。其次,由于网络自身自由行较为强烈,并且制约性相对较弱,大部分星系尚未经过妥善处理,存有诸多非法虚假信息,这便令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加大偏差,例如暴力、色情等信息令其性格扭曲改变,对其思想观念造成严重腐蚀。最后,网络自身所带有虚拟性会令学生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其会将大量时间用于网络游戏、视频等方面,长久以往,由于缺乏人际沟通,导致学生冷漠性格,并逐渐朝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在现实中遇到困难后悔逃避到网络中寻求自我满足感。最终导致其孤僻性格与人格障碍,令其人生生涯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
3网络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机遇
3.1促进沟通
现阶段,由于大部分学生皆是独生子女,再加之家长对于其学习成绩过于注重,令其其他素质与能力往往受到忽视,从而令其心理上存有不同程度障碍,其中,以人际沟通恐慌问题最为显著,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后的生活与职业发展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是,伴随网络不断普及,令学生能够在论坛、微信群、社交软件之中实现零距离沟通,这对于大学生突破自身心理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言有着诸多裨益,同时通过思想交流,令其失落情绪得到有效缓解[3]。
3.2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方式
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存有一定年龄差距,导致师生之间存有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因此,若想令学生与教师开诚布公,面对面交流几乎难以实现。而通过网络,教师则能够与学生快速拉近彼此关系,并且教师也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思想动态实时掌握,从而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自身动态性,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这一特性充分运用有效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从而令其工作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4]。
4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挑战
4.1精神垃圾毒害大学生思想
网络信息虽然发单,但是由于其自身不确定性、实效性、丰富性等特点较为强烈,导致部分信息管理存有较大难度,尤其是某些国家,通过网络跨地域传播暴力、色情影视,导致我国网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大学生在这一环境当中,虽然拥有一定自制力,但是由于此类精神垃圾的狂轰乱炸,导致学生极易沦陷。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网络当中暴力、色情图片种类共计上百万,而此类信息每日点击量从而低于七百万次。
4.2过于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大部分学生由于无法抵制网络诱惑,通宵上网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其在学习时因精力不充沛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课程内容。根据我国相关统计现实,在所有网吧当中,通宵游戏的学生基本达到百分之百,此类学生由于将自身时间过多在网络当中适应,导致自身学业荒废,严重者甚至二十四小时沉浸在网络游戏当中,导致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极为严重影响[5]。
4.3学生价值取向受到多元冲击
网络由于自身开放性,令世界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相互碰撞,导致学生思想必然会受到多远文化影响。并且,网络当中不同价值观的宣扬也会学生思想受到强烈影响。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文化在令学生拓展自身视野的同时,也令其思想受到多元化冲击,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受到较大阻碍。
5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开展方式
5.1主动争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就现阶段而言,虽让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阵营,但是这一阵营并不能够取替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若想在网络时代有效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便需主动争取网络这一主要阵地。以讲座为例,在以往思想政治讲座当中,通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因此可通过网络开展多重视角网络讲座;在校园网络中开展心理健康专栏活动,有创新力教师定期对学生所提出心理问题展开专业解答。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生出尴尬情绪,同时也能令教师实践有效节约。另外,每一名学生对学习发展情况皆会有所关心,新词,可通过在校园网络中开设学校动态信心网站,从而促使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能够德大有效强化,同时引导其形成正确爱校荣校心理思想。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建设“两课”专栏,促使学生之间能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途径共同探讨。
5.2强化教育者网络知识,促进师生关系
高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网络知识储备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若想令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效果,便需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同时,在所有接触网络人群当中,也大学生群体为最易受影响群体,而由于大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自身缺乏信息素质,导致其对网络相关知识技术并不具备过多了解,因此,高校应建设精通网络知识、熟悉网络语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促使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机融合,同时有效促进师生关系朝向协调方向发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阵容能够可持续稳定发展[6]。
5.3明确学生思想动态
有相关学者认为,新时代教育应转变传统高高在上思想理论灌输的权威思想,将网络作为把关人。因此,在网路时代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设立观察员、发布员、情报员、引导员、编辑员、咨询员、技术员、档案员等八种植物,同时树立相关工作人员生命意识、阵地意识、真理意识、民主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微博与论坛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大有力阵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皆已经完成校园微博与论坛建设工作,学生可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发表自己意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回应学生真情实感,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同处,促使学生能够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敞开心扉,从而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与实际心理需求加以及时掌握,而不适宜传统灌输与说教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吗,伴随网络时代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对其不足之处形成明确认知,并将网络作为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网络中热点时间深层次分析,组织学生对时间展开调研,对事情本质形成认知。例如,在当代大学生中“低头族”现象严重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便可引导学生对此类现象成因展开分析,并认清自身在这一事件中所扮演角色,并督促学生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促使网络思想教育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能够在学生群体当中以更高效率开展。
总而言之,伴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临全新发展契机与严峻挑战,因此,高校需对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促使师生在享受互联网技术所带来边界信息的同时,令其政治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具有错误思想与腐朽生活方式抵抗能力,从而令马克思注意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另外,也许通过对思想针织教育网络化重要性与紧迫性形成明确认知,切实做到主动初级,针对思想政治课程通过网络网络做出具体性统一规划与部署,促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切实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与影响力得以有效强化。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占领网络教育,而这一方式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所带来全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若想能够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旭需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积极态度加以创新。同时运用微信等方式创新交流渠道,并构建去全方位育人模式,组件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从而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晓锦.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新论——评《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化学试剂, 2020(3). 2019, 010(007):46-48.
[2]张瑞.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004(011):118-119.
[3]游婷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003(028):P.90-91.
[4]蒋文.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 荆楚学术2018年10月(总第二十四期). 2019. 007(003):P.356-359.
[5]忠 王, 苏 李. 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20, 003(001):P.113-114.
[6]林珊珊, 黄爱玲. 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路径[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9, 021(005):1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