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 杨厚明
[导读]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杨厚明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得胜小学校  四川广安 638019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带动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一,明确的学习目的,清晰的学习指向。
        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弱,学习的依赖性很强,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学习上对老师形象的事例感兴趣,厌烦严密的理论推理和逻辑思维。因此, 每一堂课,让学生弄清楚要完成的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在学习“花的结构和类型”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目的:掌握花的结构和功能。其次大家讨论怎样来了解花的结构,这就需要动手操作,然后考虑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应该怎样。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合理的了解花的结构的实验。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行动指向,有利于更有效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掌握得好。
二,问题为导向,提出合理的问题是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时,我们需要对所提问题进行选择,选择最能完成教学目的的问题,然后进行假设,设计完美的教学和学生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提出问题为学习的动力和联系教学的主线。同时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出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念的深化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老师要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蚯蚓”的特性时,目的是了解蚯蚓这一生物的应激性,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喜欢明亮或阴暗的环境,设计的实验是把蚯蚓放在一个有明和暗而且明暗相通的盒子里。在这一过程中蚯蚓放在盒子的什么位置呢?放在明暗交界的地方更能发现他喜欢什么环境。放一条蚯蚓吗?多放几条才能让实验更准确,避免偶然性。这样根据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
三,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独立设计实验的过程,实施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虽然会出现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但是通过分析原因,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独辟蹊径,创造性的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有一个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扦插繁殖,他选择了同样的柳树枝条,同样的土地,只是把一些柳枝的下端切成横向切面,一些柳树枝条下端切成斜向切面做对照试验。最后发现枝条下端斜向切面的柳枝更容易发芽。他感到很成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扦插技术。
四,教学方式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生物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要调动所有的学生。同时,学生的实验过程也允许多样性。从而实现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验体验,独具个性的创造性表现。从而形成民主,积极,多彩,活泼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生物的应激性一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杏树的枝条伸出墙外来探究,杏树枝条为什么会探出墙外呢?因为墙外的阳光更充足,能更好的接受阳光的照射,这体现了生物的应激性。有的同学想到平时曾见过的含羞草,只要用手轻轻一碰,他就会卷起来,这也体现了应激性。还有的许多食草动物如动物世界中的野羊感觉到远处的老虎,就会立即逃跑。这也是应激性。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果,课堂交流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好。
五,注重合作,提倡团队学习效果。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教与学合作,学与学合作;教学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教学。课堂表现是:讨论,对话,甚至是争辩。从而达到心灵,情感,思想的交流,最终实现智慧的发展。比如花的结构和类型实验,老师找来一朵完全花,启发学生要用什么实验器具,观察花是要用到镊子摘花瓣,用到解剖刀观察花的内部结构,用到纸张观察花药中的花粉等等。学生分工合作,几个同学负责用镊子摘下花萼,花冠,花丝,雌蕊。另外几个同学负责统计花萼,花冠,花丝的数目,排列方式,颜色,接着用解剖刀横着或纵向切开雌蕊用放大镜观察雌蕊内峰胚珠,有一枚或多枚,并统计。最后把花药放在纸上轻轻按压,看到黄色的花粉。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讨论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和排列,以及各部分的颜色。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完全花的结构。
        六,突出教师的课堂作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活动的方向。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仔细安排学生的活动,合理地分组,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等要清晰地呈现,核对。不断调整实验或问题的方向,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每一堂课,老师要精心设计,主导整个过程,学生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七,及时反馈。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多数同学没有掌握,可采用分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化整为零,一步步达到目标。在每一个知识点教学完成后,可以选择一些小的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达到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老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的最优化,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生物课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有力引导下,以学习目标为标准,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为形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策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朱飞 .《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