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中乐享行为对幼儿社会品质影响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黄红艳
[导读] 对于幼儿社会品质的培养,教师要高度重视
        黄红艳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厦门市  361004
        摘要:对于幼儿社会品质的培养,教师要高度重视,即要在日常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品质,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会认真的听从指挥的品质,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且教育本身要从小孩子做起,小班幼儿教学中,当教师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在开展教学活动,就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班;游戏教学;社会品质
        一个人的社会品质的形成,需要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做起。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乐享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这才是幼儿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小班游戏教学的特点
        1.凸显幼儿的自主性
        给幼儿一个活动的空间,再给他们一堆玩具,让他们自由的玩耍,这样的话,幼儿就会认真的参与到游戏中来。例如,玩具有小车、积木、绘本等,总有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然后真正愉快的参与到游戏中来。且他们在游戏中,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幼儿体验了愉悦性
        小班的幼儿可能还没有适应园内生活,多数幼儿仍旧会在入园时、午睡后哭闹不止,那么,为了让幼儿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的带领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新的体验感,从而使得他们爱上园中的生活,并真正体验到愉悦性。
        3.体现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在自己动手以及动手创作中往往有着非凡的天分,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当讲清楚游戏规则之后,让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在旁边看着幼儿活动,确保幼儿可以时刻投入到游戏中来。例如上文提及的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主创作,这样的话,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了解一个简单的故事;幼儿通过玩耍积木,搭建一个好看的图形……这样的话,幼儿的创造性就会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就是小班游戏教学的特点,总体来看,幼儿的主体性被充分体现了出来,且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可以学到的一些知识,使得游戏教学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游戏教学中乐享行为对于幼儿社会品质的影响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尊重同伴
        随着育儿观念的转变,很多家长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无论这个需求完成的难度有多大,爱护自己孩子的家长都会满足。这就导致了部分幼儿不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不会分享。表现在幼儿园中,即幼儿不会尊重自己的同伴,抢夺同伴的玩具。这对于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非常不利。因此,在平时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游戏教学,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自己的同伴。
        例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园的时候,笔者和其他的老师商议后,并没有进行教学活动,而是让幼儿自己在活动区内玩玩具,在降低幼儿对园中生活抵触的同时,笔者和其他的教学也趁机观察班内幼儿的性格特征。在自己挑选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幼儿因为玩具起冲突,那么此时,笔者就会拿着这个玩具,询问全体幼儿:大家认为这个玩具应该给谁玩呢?让班级中的幼儿明白,如果玩具在无人拿的时候,谁先拿到就应该谁先玩,但是如果有自己的同伴在等待一起玩,那么就可以和自己的同伴说好,等一会给他玩,两个人可以互相交换玩具,这样不仅尊重了自己的同伴,还避免了争吵。


        再例如,带领幼儿玩“排队上厕所”这个游戏的时候,在排队之前,笔者询问他们:谁想先上厕所?部分幼儿刚到园中的时候比较羞涩,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笔者就让幼儿排好队,并且观察幼儿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会想着插队?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都是安安静静的排着队,此时,笔者安排的“小演员”上线,假装自己着急想上厕所,看看自己前面的同伴是不是会谦让呢?观察发现,如果在“小演员”前面的幼儿并不着急上厕所的时候,他们会让小演员们排到自己的前面,但是如果自己也很着急上厕所,他们可能就不会谦让……待到游戏结束之后,笔者询问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排队可能比拥挤着上厕所速度更快呢?很多幼儿点头表示赞同。借此,笔者就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社会秩序,即在人多的地方,排队并且不插队,这样才会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小朋友。
        在日常的游戏中,让幼儿乐享其中的同时,使得他们意识到通过游戏,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然后让他们在放学之后讲给自己的父母听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这些学习过的内容深深的记在脑海中,这对于他们日常良好行为的形成大有裨益。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那么在小班时期学习到的一些习惯,可能会让幼儿受益终生。所以,在平时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幼儿社会品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例如,笔者会带领幼儿做假装“司机”的游戏,让幼儿充当司机、乘客、交警等角色,然后充当乘客的幼儿要在座位上坐好,并且握紧椅背;假装自己是司机的幼儿,则需要观察路况,此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假装司机遇上了“红绿灯”,看看幼儿是否明白红绿灯的含义;等待红绿灯的时候,再给幼儿呈现“交警”指挥交通的视频,看看幼儿是否了解交警在维护交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待到“乘客”们都下车之后,询问“司机”以及“乘客”,是否了解红绿灯代表的意思呢?很多幼儿都听过“红灯停”“绿灯行”,基于此,笔者就通过多媒体给幼儿具体的呈现了如何在公路上依照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告诉他们交警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需要站在户外来维护交通秩序,以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习惯……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的亲身感受到不同职业的辛苦之处,并且学会一定的社会行为,这对于他们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再例如,很多幼儿都比较喜欢唱歌,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幼儿一起来唱儿歌,这些儿歌的内容包括养成习惯、规范行为等,在唱歌的过程中,这些歌词幼儿会记忆的很深刻,然后教师和家长协商好,让幼儿回到家中唱给自己的家人听,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反复唱歌的过程中,不断的意识到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会通过多媒体给幼儿呈现歌词内容的相应的图片,像是及时洗手、坐姿端正等,这样的话,结合图片或者视频内容,幼儿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动作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就会真正让幼儿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些游戏都是建立在幼儿比较愉悦的基础上,让幼儿在乐享游戏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教师呈现的这些游戏可以让他们成为人人夸赞的小宝宝,这样他们就会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品质。
        综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社会品质,以提升幼儿的全面素养,且在游戏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这样也就促进了幼儿在学习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优点,然后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愉悦的享受,然后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促进自身社会品质的良好的发展,这样可以让游戏教学达到目的,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建构游戏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5)
        [2]王军.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2)
        [3]黄爽,霍力岩.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14(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