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中心完小 554000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可以实现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往期的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封闭的、保守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阅读教学进度的提升的,教师只有打破当前的教学弊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展示出语文学科教学的魅力和智慧。以下本文就来谈谈具体的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基于此,本文章对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的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表达能力。作为基础性语言学科,语文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与内涵,可以让小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学习及生活态度。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在概念理解方面能力较弱,在学习完之后记忆不够深刻,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往往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阅读外,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丰富自身的词汇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多数教师在过分追求教育方法的创新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以致于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还有的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时为了凸显对教学的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夺人眼目,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
(二)教学方法单一
若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大大减弱教学效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也会给阅读教学带来阻碍。而且,当前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十分简单,且不会面临升学压力,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存在问题,没有注重活跃课堂氛围,盲目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点没有突出。
(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生活脱节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都只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梳理,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结构分段、思想情感以及请示等等,课文内容讲解之后,紧接着就是练习课后习题,这种与生活脱节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们的理解不到位、联系实际分析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长一般是45分钟的,而学生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局限于教材,所以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难以对语文学习和课文阅读提起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最终,导致他们的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控制、支配、调节等作用,是解读文本,选取教学策略以及评估阅读成效的重要根据,同时还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阅读教学朝预定方向前进的根本条件。所以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就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确定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对生本取向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必须严格依照全面性、主体性和最近发展区原则做好前端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课堂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
(二)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拓展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阅读文本中包含许多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接受阅读知识的能力有限,而且他们所储备的知识也难以理解许多问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接受阅读知识,学生也可以在构建情境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掌握阅读能力,而且在问题情境中也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可以逐渐提升学生掌握阅读知识以及分析阅读问题的能力。
(三)让多媒体技术为古诗词教学服务,创新方法
古典的诗词文化是我们优秀的精神食粮,也是每位小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知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深厚文化积淀的象征,其优美的古诗词中不仅包括了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更富含丰富的意境。经常朗读古诗词的人,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文学的魅力和馨香,另外,古人的一些智慧和优秀品质,也会对读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李绅的《悯农·锄禾》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继而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又如,孟郊的《游子吟》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未来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不断更新,他们还将对“儿行千里母担忧”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现代教育体制,对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精神与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突出感情基调,而合作学习恰恰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多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一一方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加强交流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自己进行解疑总结。通过这样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衔接课内外阅读,达到深度阅读
当前,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选择有意义的课外书籍。对此,教师应当为学生们推荐或者让学生们去分享,充分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推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让课外阅读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学生们对神话兴趣故事都十分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山海经》、《古希腊神话故事》等书籍。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自然百科》。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群文阅读,这样让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形成合力,促进知识迁移,达到深度阅读。
结束语
在新课程指导下,教学过程需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课堂,而且通过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方式还能促使学生有效输出语言表达,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永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解决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9(82):72-73.
[2]唐芸.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9(27):124-125.
[3]吴小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23):35.
[4]孙艳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分析[J].学苑教育,2019(15):35.
[5]庄双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2019(0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