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英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第二中学 524057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要求也逐渐提升,一开始知识要求学科知识,之后逐渐转向全面素质教育,教师应逐渐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形成价值取向,在这个重要时期教师应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予以重视。本文就只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初中学生更加重视内心的诉求,在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难以抗拒外界环境中存在的诱惑。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应重视培养其道德素养,讲法律知识积极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更多法律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从而有效约束学生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予以促进。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凸显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相比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法律知识具有更强现实性,课本中通常是抽象地叙述,难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际上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学生认识法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时,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解释相关的专业字词,确保解释的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在教学中凸显法律对高大上,而是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法律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面对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问题时,可以利用好法律知识,并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以“秩序与规则”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班级模拟成社会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通过这种隐喻方式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直观传递给学生,法律在社会中就像班级中的班规一样,学生的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进度,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学生在班级中打闹很容易造成磕磕碰碰,甚至对周围人造成伤害。借助生活中实际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在限制人们的行为,而是让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从而使所有人的利益受到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没有规则约束的班级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们随心所欲,座位随意更换,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不满,造成相互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了解到秩序和规则对社会进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法律教学案例,如果教师直接举出一些社会中的秩序案例,还是难以拉近法律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是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规则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发掘法律事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负责引导,教师应该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才能实现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们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从而对更多法律知识进行自主地了解,对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并借助这些法律知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心中有法”部分的教学为例,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与当节课所学习的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在班级中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法律小故事,并让其他学生围绕小故事开展分析,结合课堂中所学的法律知识对新闻中涉及的基础法律知识进行讨论。一些学生会找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法律新闻,这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学生对这一新闻进行分析,并逐渐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产生深入了解,了解应该采用何种措施来应对这样的侵害行为。学生在自己寻找事例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点 ,通过分析相关事件可以有效复习课堂知识点,经过反复练习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对一些文字性的叙述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也难以理解法律知识中那些比较深奥的文字,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将多媒体设备灵活运用起来,运用多元化的信息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少年的担当”部分的教学为例,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播放相对应的新闻,将新闻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可以借助于听觉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并将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中国人中国梦”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查找与中国发展进程相符合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视频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爱国情怀,并让学生对国家公民规定有正确的认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遵守法律条规,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愿意贡献自身的力量。还可以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去寻找更多的相关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法律意识,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予以有效促进,从而对学生整体健康发展予以促进。
结语
对一个国家而言,青少年承载的是未来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科知识进行教育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予以重视,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光发热,同时,这也满足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法律并不是单纯的限制人们行为,更是对人们的共同利益予以保护,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李天杨.呵护最美青春——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名师在线. 2018(33)
[2] 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14)
[3] 晏丽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J]. 新校园(中旬). 2018(03)
[4] 朱蓓蓓.渗透法治意识 培养核心素养[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