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佩佩
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摘 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幼儿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时代的进步下教育理念及思想也在逐渐改变,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幼儿园活动的开展中,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被大力推崇,同时也倍受幼儿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区域活动教学的概念、特点、作用、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教师创设有效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要求在持续提高,着重全方位发展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也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实施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应从多方面来落实,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指导,在幼儿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有效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自主以及德智体美等能力。
1 区域活动之概述
自主、自发、自由、自愿的活动形式是区域活动的核心,教师在幼儿发展目标、发展需求、发展现状、设施需求等基础上,与教育主体相结合来创设出相应的区域,也被称为活动区,并在活动区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来投放多元化材料,幼儿在感知、探索、实践中完善提升自我,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和多变多元的活动形式下,更加能够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活动方式有分组教学、集体教学、自由教学这三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在确认的主题情景的基础上,将幼儿分组进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的活动;集体教学中主要将全体幼儿集合进行统一的区域活动,强调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团结能力;自由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及时做到并做好指导工作,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调节至最大化。
2 区域活动之特点
2.1 自主性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并且可以自由自在的进行活动,另外同时还在同伴、玩具、主题、玩法方式等活动环节中也具有选择权。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自主并不等于随意,幼儿要有方向、有责任、能支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2.2教育性和游戏性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创建游戏化以及教育化的活动环境,同时投放适合的玩具,集游戏与教育与一体,与传统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幼儿与教师都是活动主体,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与指导,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同时获取知识与经验。但区域活动中需注重要将游戏性放在首位,切忌开展以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
3区域活动教学的作用
3.1 幼儿学习兴趣被激发
幼儿的兴趣使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和幼儿共同主动参与其中,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活动中。例如:在“浮与沉”区域活动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勾起幼儿的好奇心,提供水箱、重量不同的东西,接着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反复实践,幼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与总结,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会使活动效果倍增。
3.2 幼儿学习氛围易塑造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应创造一个快乐、轻松、想象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多想、多说、多创造,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幼儿进行感知、玩耍、实践中更高效的获取知识经验。为幼儿提供一个游戏和学习并行的环境。例如: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首先幼儿可以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及游戏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幼儿之间不仅可以促进感情、社交能力、共情能力等,还有利于幼儿掌握一些生活经验,比如购物、卫生习惯、解决问题等。
4 区域活动创设有效策略
4.1 目标明确,合理创设
树立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是优化区域活动的首要任务,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区域活动拥有正确认识了解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区域目标以及区域活动情景的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在设计目标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目标可行性。教师设计的区域目标要符合实际,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学习需求、幼儿个性差异、幼儿最近发展区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目标难度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
(2)目标明确性。教师要将实际教学资源和幼儿身心特点相结合,清晰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区域活动顺利并有效的展开,切不可模棱两可。
(3)目标多元性。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或不同差异化的幼儿设计出多元丰富的目标,因材施教,使幼儿获取更好的个性化发展。
4.2 发掘利用活动资源
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幼儿教师要发掘可用资源和材料,同时并充分整合利用,确保与活动目标和任务相一致,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长远发展,所需的活动资源与材料要具有多元化、多量化、多样化,例如:小班幼儿有较强的模仿性,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应投放多量的相同类物品,以防发生争抢现象。在区域活动中,区域中与区域中、区域中与区域外之间的资源也有互相整合,例如:娃娃家区域小组可以去超市区域小组内进行购物,超市区域小组可以去银行区域小组内办理取钱存钱业务,增加幼儿之间的情感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增加了幼儿的社交力、表达力等,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可以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资源整合利用,形成良好可循坏的动态圈。另外也要注重资源与材料的功能性,将娱乐游戏性与教育性整合,有目的、层次、计划的投放,以便建立高效且优质的区域活动体系。
4.3 及时关注并介入指导
观察和了解幼儿时开展良好活动的开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其知识经验不足,在活动过程中会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耐心的讲解和指导,以致于在发挥幼儿主体性原则的同时,促进幼儿善于思考、善于解决的能力的养成。在区域活动中强调的是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自愿性,教师作为引导者、中介者、合作者从旁协助,仔细观察幼儿区域活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的给予正确适度的指导,必要时可介入,以下是常见指导的两种方式:
(1)随机指导
随机指导从字面意思上并不难理解,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中,观察并捕捉存在的问题,以此展开指导。例如:在颜色对对碰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颜色的融合没有形成概念,教师可以充当合作者参与其中,提出将颜色混合的建议,并在幼儿操作时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奥秘,幼儿在实践与思考中获取颜色融合的经验,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都不提倡直接将知识经验告知幼儿,这样可以间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2)特定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某些幼儿会遇到预料中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对特定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有些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争抢玩具、破坏操作等行为,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指导和介入,用有效的方法使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再如因为活动困难所导致放弃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办法,用言语或提供有用的材料辅助帮助幼儿。
5 结语
区域活动既能使幼儿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又能使幼儿获取知识技能与能力,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必须要了解认识其真正的内涵与本质,才能创建出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的模式,肯定并耐心的对待幼儿,在必要时介入指导,注重三方统一合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洪惠瑜.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63-64.
[2]陈娅敏,邵忠红.探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8(11):119-120.
[3]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的特点分析[J].学前教育,2017(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