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依旧存在较大难度,并且无法通过课后练习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巩固,为此,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为有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总结出适宜的教学方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改革将学生探索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放在了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首要地位,要求教师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谓探究性学习?简单来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以问题为中心,从问题的提出直到问题的解决,这一系列具有培养意义的探索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现问题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据调查来看,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运用的探究性学习依旧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大部分探究性学习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从而导致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无法发挥其本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研究调查结合自身经验,对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开展与培养提出相关意见,仅供参考。
1探究性学习理论
事实上,探究性学习参考了历年来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并结合现代学生教学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演化为如今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探索性学习,强调了学生主体在探索过程中知识的获取阶段,技能的掌握阶段以及思维的提升阶段,从学生探索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精神乃至技能掌握提出一定的要求,探索式学习颠覆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参与度入手,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感受物理的魅力和科学探索的奥妙,从浪学生更牢固,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下:
1)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围绕其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开展。
2)实践性: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的探索性学习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主体在活动中的实践过程。
3)过程性:探索不同于知识的传授,对于探索性学习而言,学生的探索过程反而是探索式学习开展的首要关注点。
4)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探究的开放性,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灵活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身参与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感受体验,对科学探索的艰难性达到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并且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过程的艰辛,领悟科学的本质,事实上,探索性学习过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探索性学习能够进一步突出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正确教育观的树立,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培育方式,能够进一步凸显出物理课堂教学的合作民主性,为打造高效的新式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2.1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2.1.1教师力求展示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是历年来众多物理学家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探究,数据整理而得到的结果,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未体验到相关的探索精神,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做出适当的展示,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灌输相应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从探索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1.2创设物理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
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离不开学生的高参与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对相应的课题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索研究,这种探索情境的创设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心理兴趣基础。
2.1.3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事实上,探索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除了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之外,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能够学会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判断,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验对学生带来的启发和创造性引导。
2.2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用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得到实施,并且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放大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将课堂分为导入教学、演示教学、综合题型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2.2.1导入教学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科学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入教学又以启发性原则为基础,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机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变得更具自主性。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灌鸭式”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导入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精彩的实验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求知欲,在为理论基础打下良好铺垫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一旁加以指导,从而达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引课式的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展,达到良好教学成果的同时,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运用。
2.2.2演示教学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仅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来学习物理,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的同时,对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演示教学则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生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达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
2.2.3综合课题式教学探究课
综合探究课简单来说便是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讨论来完成物理课程的学习,这是通过布置相关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并得出结果,从而对学生能量知识结构掌握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综合探究课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同时将物理学与社会紧密相连,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结语:总的来说,高效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架构的打造,为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推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钢坚. 初中物理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26.
[2]张丽莉.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2):73.
[3]孙赫.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民营科技,2011(11):118.
[4]马明琳. 初中物理“导、学、展、点、练”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以《平均速度的测量》为例[J]. 华夏教师,2018(14):60.
[5]唐秀莲.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4(04):1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