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赏识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谭明娇
[导读] 尊重学生人格是赏识教育的基础特点,注重以欣赏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
       谭明娇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蓝田中心小学  516896
        摘要:尊重学生人格是赏识教育的基础特点,注重以欣赏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来激发学生主动审视自己可能动性,实现对正面行为的强化的教育形式。赏识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化,并要求教育者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学生,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存在感,获得充分的这种认同感,不断增强自信心。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赏识教育的积极意义,探索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开展策略。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处于心理尚未成熟阶段的小学生,他们虽然对赏识的含义并不是很了解,但当他们得到认可,获得表扬和鼓励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将这些正面的情绪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也是赏识教育所倡导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因此,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来开展阅读教学,是十分值得尝试的教学实践。
        一、赏识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赏识教育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信任理解和尊重的获得,对他们自身成长和师生关系都有着积极作用。教师的赏识性语言和行为举止都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正向的激励,使他们在学习情境中对自己的价值和出现的问题产生积极认知心理,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赏识教育能够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赏识教育和新课改是相符合的,他们都要求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扶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学习机会,保证他们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赏识教育能够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扬发现个人潜能与长处,增强自我认知,在今后语文教学中会积极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大胆思考,不断前进[1]。
        二、基于赏识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一)赏识教育要体现信任、理解和尊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信任的行为、理解的语言、尊重的手势都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正向的激励,使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动力。班主任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一时的失误表示容忍,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错误,不添加任何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或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能够认识到他们心理需求,学习压力的基础上,以平和的语言,正向的心态来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获得成长。


        (二)赏识教育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赏识教育和新课改是相符合的,他们都要求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扶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学习机会,保证他们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用积极的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各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感,使两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2]。例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蟋蟀进入牛肚的整个过程,并提出具体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问,自问自答。首先发声的学生提出:“牛肚子里是什么样的?”然后探究了牛有四个胃的科学知识,这是教师应转机时间,进行表扬,以发挥以儆效尤的作用。其他学生看到了,也积极模仿,情绪高涨,自主探索了“牛要消化一小撮草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牛皮那么厚,草地上的蟋蟀能够到同伴说话吗?”等问题,就这样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效果提升上来了。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探讨过程,利用课文进行赏识和激励:“小蟋蟀面对被消化的风险,拼尽全力进行了尝试,最后成功从牛肚子里出来了。大家要向它学习,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解决办法,不要给予放弃。就像刚才的自主设问探索,一开始想不出问题的学生,后来也都想到了,这是值得称赞的。希望学生们今后能以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为经验,把敢于尝试的精神延续下去。
        (三)用好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赏识教育的的基础是赏识,对学生行为、语言的可取之处进行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之前一定要明确赏识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上进行合理的正向引导。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言之有物,这样才能支持学生的对教师的信任,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真的被赏识了,而不是教师大众性的、习惯性的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分析,肯定优秀之处,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可参考建议[3]。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故事会”口语交际课的时候,以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为学生达到话题表达所需要的情绪和心态去营造氛围。在课前我了解到有个内向的学生十分喜爱看三国演义,于是课上激励他说,全班学生挺期待你讲一讲三国故事的,尤其是诸葛亮三气周瑜那一段,你今天能不能发扬一下精神给我们分享一下。等这个学生真的开口和讲完后,教师要给予大力表扬,来强化其对自己的信息,今后通过这个爱好打开自己的性格。
        结语:在实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学生信任的基础上发挥好赏识教育的正向引领作用,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基础,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好激励评价来践行赏识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提升综合语文素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赏识教育发挥出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广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48.
[2]郭颖杰.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8(46):40.
[3]李玉琴.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课外语文,2015(1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