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思维导图,锻炼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马成燕
[导读] 思维导图是新的教育背景下流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马成燕
        乌鲁木齐市第56小学    830006
        摘要:思维导图是新的教育背景下流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降低了阅读难度,而且它极大地尊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每个人在学习中都发挥主体作用,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种观念正与当下所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值得被大力提倡。本文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具体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能力
        引言:目前,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汉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大多是围绕着阅读进行开展的。因此,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广泛地运用语文阅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当下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现实状况进行改变。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改变阅读方式,降低阅读难度
        传统的阅读方式需要学生认真地通读并记忆文章的全篇内容,完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文章进行概括[1]。这种阅读方式在应对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的文章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文章的篇幅过长,而内容也变得复杂时,学生就很难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阅读。但是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不同部分进行概括总结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从而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阅读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可以有效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深层次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教育理念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阅读问题的答案并基于此对学生进行评判,老师强势的教学的教学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足够的启发作用。但将思维导图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这样就不会存在统一标准的答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促进了对学生多元化个性的鼓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二、借助思维导图,构建阅读体系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清阅读脉络
        借助思维导图中建立的主体脉络,可以帮助学生加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对学习的整体内容进行回忆[2]。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阅读体系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一点点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认真梳理好思维导图的整体脉络,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理解和总结,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挖掘文章的重要内容,加深对其理解。


        (二)借助思维导图,探索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几个同类型的文本放在一起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找到文本的共同特征,方便对其特点进行总结,进而使我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高效地进行阅读,最终提升总体阅读能力。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两首古诗为例,我们可以得知送别诗题目拟定的技巧,即“(地名)+送+被送的人+将要去的地方”。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手法等进行分析,很容易提取关键的阅读信息,从而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三、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一)课前预习,理清思路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高效,实用的阅读工具,它的应用可以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中。再开展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认识去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然后根据这部分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预习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对课堂学习进行充分地准备,而且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果学生真的可以养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习惯,那么不仅他的阅读水平,他的语文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情节复杂的叙事文章,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坚持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长此以往,所有的阅读障碍将不复存在。
        (二)课中完善,提升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他人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作者描绘了北京热闹非凡,充满年味的春节景象,在课上对文章中描绘的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后,学生可以对自己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同时也可以参考自己组员的意见,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完善的思维导图。
        (三)课后复习,加强记忆
        如果课后没有对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及时地进行复习,那么遗忘是一件极其容易发生的事情。因此,在课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及时复习[3]。思维导图是一种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精炼概括的学习方式,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对知识进行回忆复习。然后迅速地对知识进行串联回忆,进而对整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回顾。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利用最简洁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复习记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训练。
        总结: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掌握文章具体内容,增强整体的阅读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思维导图将文章的整体脉络和重难点等内容都集中到一起,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方式在增加了学习内容知识密度的同时,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调理清晰的“知识树”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对学过的知识保持良好的记忆。总的来说,思维导图尊重了不同学生的具体思维和个性,帮助他们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斯涛.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8.
        [2]马文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铁颖.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