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郁葱
浙江省温州龙湾永中第一小学 325024
摘要:在小学时期,受学生对于汉字的基本判断性还不够完善等原因,小学生会经常出现对汉字进行错误书写的情况,尤其是在作文的撰写上,这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的经历,也是必须要改正的事实。关于这一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反面作用,同时也影响了语文知识的吸收效率,影响课堂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错别字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从“仓颉造字”到“胡适先生”提出白话文的应用,汉字作为一门语言可以说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随着时间的进展,汉字渐渐延伸出了文学这一概念,它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内在涵养,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它是我国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学生时期,学好这门课也是重中之重。那么,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对于基础的要求也是不小,而其中小学生经常发生的错字问题可是困扰了无数家长。
一、引起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几种原因
在小学的生涯中,其实很多学生相比较其余理论知识比较多的学科而言,他们对于语文有一股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其一是因为语文汉字是我国的母语,其二是因为语文对他们来说,更加的简单。当然,这也仅仅是对他们来说了,如果进行深究,语文的复杂性不见得会比其余学科低。不过哪怕是对他们来说简单的语文,也依旧会让他们抓耳挠腮。
1.在教学中忽略了对于汉字本身的释义
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是时常可以见到的一大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只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汉字并且在往后见到这个汉字时能知道这个汉字怎么写,怎么读就够了,反而对汉字的释义没有进行过深的讲解。当然,其一理由也是就算进行讲解,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到牢记于心。但纵然如此,语文的根本意义也从来不是做到简单的默写就可以了,还要让其的本身含义烂熟于心,能够在任何的语文试题环境中对这个字做到正确应用,才是对这个字真正的理解了。
2.在书写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检索
这是小学时期造成错别字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小学生的童心未泯,爱玩的天性正浓,对课本上的内容会本能的产生抗拒性,而在完成当前作业后,他们的天性会驱使着他,让他心痒难耐,所以根本不会太认真的去检查作业。这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但也是可以更改过来的。
3.对汉字的形和义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好
汉字的形多义广是公认的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大脑的使用程度还不足以让他们在认识更多汉字的情况下对这些字的形义进行充分的理解。这与第一点所说相差无几,都是对字的释义等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一点可以得到理解,但是也必须进行改正。
4.小学生对于句子的逻辑认知不够准确
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在小学生对于日记、作文的书写之中。他们对于句子本身的含义没有做到理解,没有分清主语谓语等,所以在某个字的应用上出现了问题。有时甚至会造成整个句子的意思颠倒。
二、教师或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容易出现错别字这一问题
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性不高,所以在出现错别字时也十分需要教师或者家长的加以引导。否则他们很难能够自主去进行改正。
1.教师应当在讲课时吸引起学生对于汉字释义的兴趣
小学是最应该培养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期,为以后做好铺垫;其余学科需要兴趣的支持,语文自然也不例外。其中,教师应该在教授某个汉字时,除对书写方式、笔画与读音进行讲解时,还应该着重对汉字的释义进行讲解。可以学习某个汉字的释义时,对该释义举用一个小例子来引出学生的兴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该汉字铭记于心的目的。当学生对汉字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在面对组句等方面时,它可以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率。这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因为小学时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的时期,而教师拥有灵活有趣的授课方式,很有可能对学生往后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并且对语文方面的学习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教师与家长应当尝试缩减学生的马虎心
这也是很多教师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学生在考试时常常会有马虎的行为发生,而明明很明显的问题,学生却压根发现不了。其实这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该环节出现问题,结果在教师指出错误时,才出现傻眼、懊恼的行为。这就是学生粗心大意的表现,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更正呢?
譬如,教师可以在教课中反复进行强调,尝试去培养他们该方面的习惯,并在多次考试与日常作业中,统计出经常出现马虎心理的同学,对其进行着重的关注,加强对于该方面弱势同学的一个培养力度。
在笔者小学时,我母亲就曾用过一个引导我自主检查语文作业的办法。在我匆匆写完作业,并将其交给母亲检查时,母亲就算第一时间发现了我的错误都不会指出。而是笑眯眯地目送我和朋友出去玩耍,并在我玩得正开心时,叫我回来更改作业。这对于年少的我来说,其崩溃程度更甚更烈。那时的我就会产生一个想法,早知道还不如好好检查一下了,也不至于玩得正开心时被叫回来。
因此,我开始检查作业,并在火急火燎的心情中,将它再次交送给母亲。但母亲这次却不再使用拖延战略,反而在检查好后,以审查式的目光扫视我的全身。一字一顿地问我;你确定检查好了吗?不再好好看看么?
强烈的忐忑心在我心中升起,我不再笃定自身是否真正的检查好了作业。所以进行了再次检查。可其实那次我并没有什么错误。
长此以往,因为不想在玩耍时扫兴和面对母亲审查的目光,我每次都会认真的检查作业,减少错字,这在我目前看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结束语:总之,错字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也确实在学生日后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养时拥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着重关注解决的一大问题,当然,光是教师还不够,还需要家长与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景瑞.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岳先毅.试谈消灭错别字的心理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88(06).
[5]张刃.学生错别字不仅是个教育问题[J].工人日报(科教周刊).2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