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杨旭荣
[导读] 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摇篮,
        杨旭荣
        龙陵县蚌渺完全小学 678315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摇篮,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用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作文写作的实践。所以本文就如何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讨论,旨在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其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成绩直接影响到其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充分認识到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各科教学,对各项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作文教学,使其满足新课标的作文教学要求。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形式单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播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小学生一般在写作过程常会去寻找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参考,以前多以书本的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多数学生的家里都有电脑,学生们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优秀范文。但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通常是参照着范文进行写作,写作形式均差不多,这使得学生在掌握写作技巧后,写作内容即使更换,但表达的形式却千篇一律,从而造成学生在写作是容易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写作形式变得单一,并且还会因为学生习惯参照范文进行写作出现大量抄袭范文素材的情况出现,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的不重视,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2.作文内容脱离实际。在小学生写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内容脱离实际,没有很好的理解写作要求进行扩展,且在写作时易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缺乏真实感。在很多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写作形式或是参照范文形式的过程中,学生习惯“照葫芦画瓢”的进行写作,没有能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创新的思考,容易脱离实际。其实,写作的过程和流水线生产收集材料—加工材料—成品这一流程相似,通过将自身要表达的事件、事物及情感(材料)用符合逻辑的语句(加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成品),让看到的人能够理解自己写作的内容。而这些与学生的实际感受都是密不可分的,若老师没有重视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易出现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使得作文失去真实感。
        3.失去写作兴趣。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也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因为应试教育的教育过程与饲养鸭子的过程极其相似:鸭子饲养员在饲养的过程中,通过对鸭子喂养一些高能量的饲料从而让鸭子能够快速生长,对鸭子的一些技能并不重视。应试教育也是如此,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应试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快速的途径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并不重视,而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得到高分,常会让学生参考范文进行写作,这会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为了获取高分从而对范文进行模仿甚至抄袭,并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且学生学习的过程会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对写作产生不了兴趣,缺乏自主思考扩展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小学生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写作及为什么学习写作。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写作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目的是自我表达以及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习作意识。

然后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力及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
        1.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语文写作注重的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当前,由于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比较枯燥无聊,导致小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缺乏兴趣语文写作学习,其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新的教学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反思自身的写作教学,积极寻找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写作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普遍存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同学们的语文写作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传统的文本信息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调动其语文写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保护童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落实到书面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拘泥于写作的格式,先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引导其敢说敢想,最后再慢慢的纠正写作形式。
        2.读写结合,写作指导。自古读写不分家,阅读对于写作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自古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某种程度上阅读也是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和素材。在作文训练时,可以充分阅读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例如老师在阅读课上经常会告诉学生,这一段作者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用了什么写作技巧,也有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发现一篇文章中的亮点句,要学生记录下来,慢慢体会。这种长期的积累是非常有效果,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一些诗句,以及模仿名句的痕迹,虽然在情感上学生表达的还不是很熟练清晰,但至少学生已经逐渐的掌握了写作技巧,这种积累不仅仅是素材和写作能力的积累,更是信心和兴趣的积累。在写作指导上,要更注重例文和模板的使用,虽说这确实有点八股文的苗头,但是鉴于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这种魔方还是很有效果。可以提供很多的例文,例如这篇文章是开篇点题,这篇是首尾呼应,这种是总起式等等,这样简单明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
        3.参与生活实践,做好素材积累。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作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地生活的感知与感悟,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表达。小学作文写作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作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最为重要的源泉。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作文写作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写的作文内容或者作文素材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或者在写作文之前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生活实践,再针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去观察生活,提炼素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一方面应该让学生走近自然,走向生活,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为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应该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在写作当中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三、总结
        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小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与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良好保证,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董亚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83.
[2]李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7):57.
[3]马智勇.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天津教育,2020(19):131-132.
[4]程思源.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