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杨鹏
[导读]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的发展应该把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
       杨鹏
        黑龙江省木兰县吉兴乡中心小学 151939
        摘要: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的发展应该把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该改变,阅读教学理念应该创新。教师可以依托情境创设、游戏、问题导学、读写结合等方法,让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现状,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阅读教学,并注意学生的习惯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兴趣的带领下,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开展阅读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简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参与度,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在分析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度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问题,组织课堂,培养能力,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和延伸阅读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吸引力不足。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把教学内容局限在考试范围内,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仅做简单讲解,这使很多学生的学习需求未被满足,注意力还停留在看内容的时候,就被强行拉回到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目的性和稳定性都不能很好的被学生所领悟,教师思想上的局限性致使学生阅读的开展也被限制了。
        (二)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技能的培训。许多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和氛围的影响,他们的教学设计,留给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少,往往限制了教学内容,只局限对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得满足,这使得小学生正常的语文学习乐趣和好奇心被打压了,他被强行拉回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局限性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发展,成为了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提升设置了障碍[1]。
        (三)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主体与教师共同努力,如果学生不够用心,只靠教师的约束和管理,是无法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的讲解和训练上,忽视了对学生配合的观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引起他们情绪上和思维上的改观,影响了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的动力,教学效果不乐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几点尝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解放教师的思想认识。为了实现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积累承购的阅读经验,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考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作为教学的前提,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充分的进行师生互动。

互动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价值,关注语言组织和表达,感觉课堂任务的重要性,积极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情感,并从中获取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设置的问题要体现开放性,确保学生能够维持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有成就感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所收获[2]。
        (二)创设环境,提高课程吸引力。阅读指导过程中的情感感知和思维,都是文学作品鉴赏所必须存在,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作为文本阅读的基础,并积极营造一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发展,此法可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充满人文气息的课文学习的过程。例如,《落花生》的教学,全文围绕花生这一主要事物展开,但最后高潮部分是大家一起围坐吃花生的场景,教师可以将这一情景营造出来,利用智能AI技术,构建模拟课堂为学生理解课堂提供支持。同时,教师设置思考问题:请问作者在议花生的时候和家人都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学生体验。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一些是对情境的感知,利用眼前看到的事物、景象进行情感寄托,寓情于景,托志于物,尤其古代诗歌中这种特点更明确[3]。例如,《长相思》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对诗词中的场景、创造的背景进行演绎,帮助学生明白睹物思情的产生过程。这首边塞军旅思乡诗,也是一首寄情佳作,叙述了纳兰性德的自己的心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发挥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充满了牵挂的征途。
        (四)开展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阅读机会,教师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也能专心与指导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群文阅读的快乐,以及一类体裁、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是节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片段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将课文对应的视频或连环画进行播放,体现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把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写在黑板上,然后把有关这些人物的主要行为事迹也写在一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在黑板运用思维导图对人物和故事线进行梳理,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有助于他们对四大名著的认知。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要提请注意教育的本质问题,逐步实现学生多方面的教学,潜心培养学生的多维度的体验,情感的感知和独立思考能力,保证阅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建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0(07):123.
        [2]张文海.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3):21.
        [3]王亚慧.语文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小学时代,2020(0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