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仙游县大济中心小学351265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借助于有效的阅读手段,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体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学习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注重提升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阅读教学难以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另辟蹊径。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阅读时间有限
我国当下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繁重的课后作业所淹没,导致学生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其所学的知识自然难以内化,学生的阅读水平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存在偏差
阅读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进行文章和知识点教学,但是对于阅读材料的认知和阅读教学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中出现一系列不正确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阅读前没有指导学生预习文章的生词,没有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其次是在阅读教学中,用朗读代替默读,用朗读的形式完成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最后是阅读教学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仍是将知识点的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课堂主体倒置,当下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阅读教师更加倾向于完成任务,且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无法获取有效的阅读技巧,及时阅读教学目标完成,也会存在“过目即忘”的现象,且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总结,导致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设计,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通过阅读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想提升阅读效率,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在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从题目中你能看出什么?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带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培养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燕子”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是提出问题,“同学对于燕子的外部特征有什么了解呢?”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出答案,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讨论,“剪刀似的尾巴,乌黑的羽毛...”然后老师抓住时机给与提示,最后在老师的侧敲旁击之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燕子外部特征,通过这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的“可视化”和“直观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知文章的“美”,有效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雪孩子”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这一课中的生僻字、形近字和多音字进行整理,将知识点勾选出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对课本有一个初级了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僻汉字,老师会让学生通过在纸上练习上一笔一划的联系来加深记忆,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次,小学很多文学作品都极具美感,然而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无法近距离感知,而多媒体技术就能让课文中的美感“可视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悟到文章蕴含的美。
(三)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很感兴趣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没有统一性,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老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去压制他们的个性化特点,要多加理解他们阅读的多面性,而且每个学生在阅读同一方面的文章时,如果有不同意见,老师也要多加尊重,并且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会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多方面的阅读,要耐心的辅导每一个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课外图书的种类极多,例如有科幻类、故事类、情感类、悬疑类等等,老师可以定期组织观后感演讲,让学生之间相互介绍作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个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顺畅的进行阅读,还能提高阅读效率。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无法阅读篇目很多的书籍,里面存在很多生字生词,影响他们的阅读质量,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先从孩子最感兴趣的连环画开始,与文字相比,图片对他们大脑的刺激会更大,吸引力也更大,然后再阅读一些注音版的故事书,带给孩子很大的欢乐,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地进行阅读。其次,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情感,与生活相契合,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声音来刺激大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更能将生活中的情感带入到文章中,但是朗读的速度较慢,不适合长篇类文章;遇到长篇类文章时,学生可以采用默读法,包括“精读”和“速读”等,对于不同文章运用不同的手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总结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最关键的就是保证阅读的流畅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引领作用,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教材内容融汇到情境交流模式中去,经过学生积极讨论和探索,实现学生阅读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昱蓉.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24):73-74.
[2]陈中海.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15.
[3]王小玲,吴永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