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周雨婷
[导读] 朗读,是将书面上的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
        周雨婷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六合垸管理区初级中学  434107
        摘要:朗读,是将书面上的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
        关键字:一年级 语文朗读教学 有效途径
        前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朗读教学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一、朗读时语言规范,提高朗读技巧
        在教师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音准,要求学生将字词句读准确,不在朗读过程中随意添加或删减文字,不可拖长音韵。注重学生的独立朗读培养,反复培养,争取做到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咬字清晰,不出差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导学生朗读文章技巧的提高。朗读语调是最能反映出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式,通过朗读过程中语言的高低起伏决定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通过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语气语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同时也要注重朗读过程中的文章停顿,同一句话不同的停顿方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通过准确的停顿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除此之外,教师在朗读中还要注意文章的语速,根据文章所写出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确定不同的朗读速度。
        例如,在朗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做朗读示范时,应加强对字词句重点的强调,注重音调的准确性,咬字清晰,同时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进行自渎自评,学生互评,从而加深学生的朗读印象。在语速方面,教师应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在朗诵一篇文章之前,需要先看文章的内容长短,当文章内容重要性不大的情况下,语速可以加快,读到文章内容重要的地方,需要停顿,缓冲,给学生留下思考,感受,理解教师语言的时间。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多给学生听一些优质的朗读录音,让孩子模仿专业人员的语气、语调和感情朗读。朗读最重要的部分便是语言以及音准的规范,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朗读音准,从而提高朗读的准确和规范性。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最大是来自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本身就是枯燥的,课本内容更是。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教导学生阅读只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不光需要传授给学生朗读方法与技巧,还需要加强学生朗读兴趣的提高。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形式上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不同的朗读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朗读兴趣,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例如,在课堂朗诵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插入不同的背景资料,指导朗诵教学的进行。在进行文章朗读教学时,教师在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使学生在朗读教学中边读边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景象。在音乐的烘托下,体会文章意境,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学科朗读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向其他同学介绍并朗读优秀作文,故事等,在小组成立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比赛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读同一篇课文,以朗读带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增强朗读能力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重要性,带动学生朗读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作为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阅历浅且知识面窄,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是体会不到朗读的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情感是一件无声的物品,需要感染与激发。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模仿的时期,由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因此,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朗读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的意义与主题思想。
例如,教师在进行文章朗读过程中,应注意将自己代入文章的氛围,通过运用声调,停顿,速度等文章朗读的变化,使音调具有高低起伏的特点,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指出段落文字所表达出的感情以及老师在朗读过程中进行语音语调变化的原因,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章所蕴含和表达的意思。再例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朗诵的指导,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阅读的文章内容语句中进行概括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读懂文章中的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在提高阅读水平的情况下进一步认识到在朗诵文章过程所需要注意到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作品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将学生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一篇好文章字词句的美以及文章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对一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朗诵能力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的规范性,技巧性提升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同时还可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的朗读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申桃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4):147-148+154.
[2]任庆敏.琅琅读书声,浓浓语文味——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华夏教师,2020(17):43.
[3]金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16.
[4]吴志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20(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