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236800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的预习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的预习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预习知只是适当的看一看,写一写,就完成了。教师对于预习方面所布置的任务,也比较轻松与随意。在后续也没有积极严谨的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引导。这样的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它的教学意义。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自制力相对比较差,无法对于自己有良好的约束。因此,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预习,也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在其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课本教材、学生实际需求为根本,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低年龄的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心智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低下,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左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首先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的意义,然后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具体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
(一)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松弛的琴弦,永远弹奏不出美妙的乐曲”。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还大多数的集中在玩上,缺乏自制力与自控力。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从而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要想让学生在课前,自觉的完成知识的预习,单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家长也要对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预习任务,进行配合与监督。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后,进行签字。教师也要通过安排学生成为预习作业的负责人。在通过检查、登记后,在上课之前向老师汇报。长此以往,让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要性,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二)通过家长的配合,促进学生进行认真预习
众所周知,预习的含义是,让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中可以更加轻松与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然而,预习具有在课外完成的特性。所以,教师更要通过家长与家长进一步的沟通,让家长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监督与签字。同时在学生预习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阅所需要的资料。这样也可以同时促进家长对于预习重要性的认知。双方合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机制,来完成对于预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预习当中采用分数、星级这类的评比方法。
以及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进行评价等级制。让学生更好的养成预习习惯的同时,提升预习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习
通过上述的观点中,教师可以成功的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当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后,也要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预习。才能将预习带来的收益最大化。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当中,预习就是讲课文进行大体的阅读。把自己不会的文字标注,进行文章段落的划分。从而在不动脑的过程中“机械式”的进行预习。虽然语文的预习大部分要靠阅读。但是,单纯的依靠阅读进行预习,对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是没有任何的提升的。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预习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性,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清晰学习方向,了解预习目的、明确学习方向的前提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预习。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中《赵州桥》一文进行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其使用正确的方法,更好的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生字或者生词以及段落的区分。通过“标”的方式进行记录。其次,将生字与生词正确认识后,将课文整体阅读三遍。在读的过程中达到不错字、丢字、填字。在上述的任务完成后,对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以及教师提示的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接下来进行对文章内容以及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思考与研究。最后,对于本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搜集。更好的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将学生快速的带入预习中。比如:“看到《赵州桥》这个题目时,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提问“这座桥为什么叫赵州桥,它又在哪个地方?”教师再进行提问:“那你是否在预习中通过阅读课文解决了问题呢?”学生答:“已经解决了,它的原名叫安济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充分的体现了学生采用合理预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其在课堂中可以更加高效的对课文进行学习。
三、采用更加多样化的预习方式
想要有效的完成预习,合理的采用多样化的预习方式,也是达成目的手段之一。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因为认知规律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存在着众多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通过对于学生深入的了解,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导更加贴合与学生个体的预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的进行高效的进行自主预习。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的自主预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益处显而易见。教师要针对这个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特性,进行更为合理且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优良习惯,从而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及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靓.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微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8,No.66127:55-56.
[2]陈丽云.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No.02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