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花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7255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借助生动鲜活的场景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逐步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和广泛应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在本文中论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方法,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提升数学素养的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1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适用性范围广的教学方法,但并非是一个万能的教学模板。在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我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感需求,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情境教学法得以实现。因此,为了确保情境教学法效用的最大化,我建议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应该是服务于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应该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第二,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标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再恪守成规,而是开始探寻和以往不一样的道路,开始重视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其中,加强师生互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作为课堂互动的切入点,让学生将目光焦距于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随意化的,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想到知识,又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便要求教师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以便于发散学生思维逻辑,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例如,在《位置》这一课讲解时,我根据教材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抽丝破茧,收获知识。首先,我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说到位置,你会想到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非常重视位置的安排呢?”在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后,我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和列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对的真正内涵。其次,我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拓展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以此获得学生关注。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以此梳理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内容得到最为真实和自然的反馈,以便根据学生的答案对后续教学规划进行调整,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能够采用不同语言组织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提高教学效率。
2.2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数学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都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小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然而,小学生还为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无法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至于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但无法应用到生活当中,无法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在教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比如,在讲解《千克、克、吨》的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师:“同学们,如果现小宇要去超市买美年达,小瓶的美年达是500克,售价3元,大瓶美年达是1500克,售价7元。如果你带了15元,你怎样买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致力于问题的思考,思考哪种美年达更便宜,买哪种美年达能够实现最优解,能够获得更多。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瓶相当于三个小瓶,三个500克售价7元,1个500克的售价小于3元,所以买大瓶的更便宜。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基础。
2.3 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掌握好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出两者的平衡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创设了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提高数学知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图形运动》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纸和剪刀之类的裁剪工具,以便于在课堂上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在做好前期准备以后,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看学生能够摆出怎样的图形。在具体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剪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其次,根据这些图形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如何运动能够得到相应的图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到图形运动的相关性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地理解。
2.4 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某一件事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而对游戏却情有独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情境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因此,我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中“搭积木比赛”时,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应用原则,仔细思索了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开展情境教学。通过研究,我创设了游戏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情境教学中,我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积木,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竞赛情境中,组内一部分学生负责搭积木,一部分学生负责从不同角度观察积木形态,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积木形象画出来。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根据画面猜测总共用了多少个积木,看哪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对的次数最多。在游戏情境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我的教学思路一步步进入教学情境当中,既享受了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在无形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拉进学生和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简便的方式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视角,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汪春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上),2018(07):152-152.
[2]吴美清.论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32):93-94.
[3]李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J].读与写(上,下旬),2019, (16):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