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香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幼儿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社会及教育部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关注愈来愈高。幼儿园师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已经成为当前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特别是《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公布后,该用什么方式来破解幼儿园教师师德难题,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师德教育
1师生交往塑造师德情怀
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培养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尊重学生的素质,不仅能够正确看待学生处于成长过程和未完善的个体特征,通过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予学生自我反省并修正错误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儿童,有信心和耐心地发掘他们的优点。其次,师孩子会感受校园的文化教育环境,通过建筑、雕塑、景观、宣传标语感受幼儿园的师德教育氛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理解教师教育文化意蕴,通过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涵养师德。最后,需要积极参与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师德情怀。
2.2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在进行师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儒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建议幼儿教师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首先从“孝悌”“忠恕”等基本性概念学起,这样从思想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实践操作层面易于操作;其次,再研究“中庸”“易经”等抽象性概念,这些是儒家人文精神中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国学初学者来讲较难把握,因此可将其作为有余力的幼儿教师的自修内容。总之,对幼儿教师进行优秀文化的教育需要掌握儒家观念演变的历史脉络,以及儒家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2.3强意识、转作风,营造新时代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一方面,应发挥教授治学的核心作用。在治学方面,要充分施展教授的主导效用,持续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体现教授群体在学术决策、参谋、咨询等方面的贡献,保障教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力。另一方面,应下大气力强化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内容广泛,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加强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要求各学院学术委员会选派专人负责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性查处;大力组织并支持优良学风班的创建与评选,在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中加强学风宣讲力度,将学风教育体现于新生入学教育之中;考虑适度提高教学工作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综合考察教师的师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师德出现问题的教师要给予严厉处分。
3.1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创新师德建设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崇高理想,学校就要创新教育机制。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更加细化与具体,着力于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更要突破常规,突出时效性。幼儿园还要在师德建设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格把关,完善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和任职管理,使得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建设更具目标性,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的开展。幼儿园要将师德评价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确保整体评价的完善。幼儿园还要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意识和执行意识。另外,道德评价的及时也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亲密,教师团队意识更强,使其能有所进步。
3.2明确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幼儿,因此为了减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传统文化时的盲目性,有必要让幼儿园教师知道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即研究幼儿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目前,有两类资源可以作为教师研究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时的参考:一是《新学堂歌》,它用“唱读”的形式学习唐诗宋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式的创新;二是《游古寻源》,它将“古诗古韵”“神话故事”“成语寓言”三个模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细分到各个年龄段,并配以形象生动的音乐和画面,有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双重创新。在借鉴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基础类和装饰类国学经典。第一,将《弟子规》融入到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当中,在入园、吃饭、盥洗、如厕的过程中规范幼儿的行为、礼仪;第二,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融入到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以主题教学、故事讲述、唱读、表演的方式进行,增强五大领域教学内容的文化性;第三,将《笠翁对韵》《成语接龙》嵌入到幼儿园各类活动的过渡环节,利用幼儿的闲暇时间进行优秀文化的教育。总之,在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倡导融入式教育,避免国学经典课程的生硬教学。
3.3“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师德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的构建
传统师德教育监督评价多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实现,但这种方式评价机制过于程式化,无法真正反映师德教育的实际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可利用互联网的“泛课堂”特征构建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监督评价机制,弱化传统师德教育效果评价的“对抗性”,实现对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效果的多元化监督与评价,为师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结语
总而言之,师德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在坚持教学实践和创新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和高尚道德精神的建设,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道路,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N].中国教育报,2019-5-16:0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新华社,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