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兰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游戏本身对于激发幼儿想象力、创作力,加深幼儿对于角色的理解及特定情感的领悟,培养幼儿合作共享品质和团体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培养始终贯彻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始终,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面对角色冲突时的内部协商无形中锻炼了幼儿地沟通交流能力,幼儿根据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加入富有想象力的台词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将自己对于人物心理的理解以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形式进行表达则培养了幼儿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故而本文主要以表演游戏为载体,通过教师在表演游戏中对幼儿行为的记录和观察,研究在表演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表演游戏;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引言:表演游戏是指幼儿以绘本故事或者文学作品为剧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与角色游戏所不同的是,表演游戏的人物和对话通常能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原型。但是幼儿对于角色的诠释和演绎并不完全依赖于剧本本身,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加入一定的想象,加入一定的台词或者设计一些具有创造力的剧情。之所以说表演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因为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剧情的设置,组织好语言,协调好动作;如果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其他小朋友喜欢的角色发生冲突时,还需要通过内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要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幼儿诠释好角色、帮助幼儿解决好同伴间的冲突。
一、表演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怯于表现,在游戏中的获得感不足
虽然说游戏是任何小朋友都无法抗拒的,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受到的束缚也相对更少,但是表演游戏因自身的特点所限,有些胆子小的小朋友对它是“又怕又爱”,“怕”是因为害怕自己演不好,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嘲笑,“爱”是因为小朋友们都有一定的表现欲, 尤其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心理既羡慕又憧憬,自然跃跃欲试。但是在表演游戏活动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一些平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小朋友们总是在选角色的时候站在后面,害怕被选中,但是有时候在老师问到“谁想扮演这个角色?想扮演的小朋友主动到老师这里登记呦”的时候,又总是想迈出步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没有主动为这类小朋友安排角色,他们就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角色,自然在游戏中的获得感也不高。
(二)幼儿因选角问题容易发生冲突
在表演游戏中容易出现幼儿不注意道具的使用方法或者损坏道具的问题,但是由于中班幼儿已经进行过多次表演游戏,他们较之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也更强,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小朋友们经常遇到一个角色多个人选择的现象,例如在“月亮姐姐的新衣服”这个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都想扮演月亮姐姐的裁缝,他们觉得裁缝量体裁衣,可以把月亮姐姐打扮得更漂亮。但裁缝只能有一个,几个小朋友一时间难以确定到底由谁担任裁缝姐姐,有的沉默,有的还起了小争执。
这种问题在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大家在同一个年龄段,性别一致的喜好也大致一样,选角冲突基本出现在每一次的表演游戏中。
二、在表演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
(一)帮助性格内向的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增加其在游戏中的获得感
幼儿在台上的表演对于培养幼儿自信、大方的性格特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表演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幼儿能获得均等的表现机会,尤其是胆小内向的幼儿,更应该给予关注。如果遇到幼儿想表演但是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到与幼儿关系好的小同伴,让幼儿的朋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同龄人面前,幼儿更容易卸下心理防备,在同伴的鼓励下他们也更容易迈出尝试的第一步。或者教师可以在征得幼儿同意的前提下为幼儿安排一个简单的小角色,鼓励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排练,感受大家一起排练,一起创作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会逐渐克服自己的胆怯情绪。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更注重对这部分幼儿的积极评价,他们比一般幼儿更希望获得来自教师的认可和积极评价,老师的鼓励是他们迈出第一步后越走越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鼓励幼儿通过内部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
较之师幼沟通,幼幼沟通的效果往往更好,因为教师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介入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幼儿会习惯性地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裁判者或者“发号施令”者的身份。但是幼幼沟通则不同,幼儿在与同龄人沟通的过程中,状态更为放松,也更能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所以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幼儿出现了选角冲突,教师不要忙着介入,先给幼儿一个内部沟通和协商的时间。还是以上文的“月亮姐姐的新衣服”为例,小朋友们乐乐和宁宁都想做裁缝,这时候他们的共同朋友萌萌说:“乐乐,你上次不是扮演过一次裁缝的角色了嘛,只不过那次是给娃娃家做衣服,这次就让给宁宁吧,她一次都没有扮演过。”最后乐乐把角色让给了宁宁,宁宁很开心,主动和乐乐说:“乐乐,下次我们还一个组好不好,下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我肯定不和你抢”。而男生队则倾向于用更加简单直接的方法觉得角色冲突,在男生组中关于御前侍卫的选角中也出现了冲突,大家都喜欢御前侍卫的服装,觉得穿了以后特别威风,于是轩轩主动提议“咱们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吧,这样更公平”,在轩轩的提议下,他们组的御前侍卫一角也很快有了人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是化解矛盾最佳的融雪剂,只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去沟通交流,就没有无法化解的矛盾和冲突,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协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结语:表演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自信、大方的亲社会性格特质,锻炼幼儿主动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均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表演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自主游戏之一,对于深化幼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锻炼幼儿手脑一致,强化幼儿团体意识同样意义非凡。所以教师要重视表演游戏对于培养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积极引导,做好观察记录和事后评价。
参考文献:
[1]孟小晨.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张瑶.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李林烛.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陈若兰(1994-06)。女,汉族,籍贯:湖南省湘潭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