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国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内容提要】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 创新教育 个性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媒体。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40分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着重考虑选择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的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 。“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 2、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应用多媒体、落实创新教育
多媒体以其声像、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如下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熊妈妈带着四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在做游戏。休息时熊妈妈拿出几个同样大的蛋糕对小熊们说:“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都很好,所以我要奖蛋糕给你们吃。”说着,熊妈妈把其中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奖给老大一块。老二说:“我要两块。”老三赶紧说:“我要三块。”老四急着说:“我要四块。”……熊妈妈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蛋糕跑了,笑着说:“我既满足了它们的要求,而每个孩子得到的又是同样多。”此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妈妈是怎样分的吗?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要,形成意向。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费顿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进行采集、归纳、分析并做出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3、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个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怕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除了采用分层次教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因此,怕说不好丢面子的同学的个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同时,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才能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