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群
康居西城小学校 重庆市 4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到教育领域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创新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受数学这门学科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较为吃力,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若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则难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只有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因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生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学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手机、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衍生品,从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部分家长对其存在一定排查心理。凡事有利就有弊,手机、电脑等现代设备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角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例如,在讲解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可在课前利用电脑进行查阅,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三角模型进行验证。这一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锻炼。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数学知识形象的罗列出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由开始的认识立体图形到计算其表面积,再计算其体积,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若教师采取板书的方式,为学生画辅助线,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电脑等设备制造动态图形,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各项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习惯性通过阅读书面资料、查阅图书等积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样的方式需要审阅大量的教学资料,会直接加大学生的备课压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借助互联网就能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节约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当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可通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查阅,化解各项难题。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由此得到凸显,不仅能够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实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探究两者的特征,将其相互结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发状况进行妥善处理,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相互结合,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高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会因为知识重要而督促自己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喜爱程度,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是学生喜欢音体美等学科的原因。与数学这门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以及学习近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营造信息化环境,还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划分。最后,通过导入课件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好奇心理,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均较为单一,教师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课堂提问与课后作业的方式,这样枯燥的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难以提高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穿插一些趣味性小游戏,既能够满足教学趣味性的特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另外,课堂评价方式亦是如此,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进行完善,改变以往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思维,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等,从不同角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小学教育领域当中,数学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为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依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A]. 康利军.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2020
[2].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A]. 廖书清,陈小华,陈献培,邓浩凌,卢丁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解决对策研究[A]. 王慧,田乾,刘佳,常正倩,杨登嵩.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 2017
作者简介:魏春群(1993-03-16),女,汉族,籍贯:重庆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