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田云
[导读] 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
        田云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管理区荻湖小学 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功课充满热忱。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相关数学知识,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这样的教学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利用网络技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如今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技术已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教育方面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的猜测问题时,老师在讲授时就可以通过制作PPT、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以及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趣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天气推理时,可以通过网络天气预报,或直接观察最近天气变化,来推测未来天气状况,是下雨还是晴天等。化抽象的内容为生动形象,甚至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感受到学带来的欢乐与满足。
        2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单向灌输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时俱进,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体现出科学性、创新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匹配的新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探究模式、发现模式、steam模式等。
        3利用现代化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多媒体教学被应用到教育中。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课堂往往掌握在教师和少数表现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手中。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新形式的教学,能够将那种独立于课堂的学生拉进学习氛围中,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善,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就要让学生从小对数学充满憧憬和热爱。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互动,以便于全方面拿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设立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陶醉在数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时,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数的表达形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陌生感,甚至会有些抵触,但是,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放映的方式,在多媒体上用一些有趣的动画字幕将分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不仅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热爱度,又增强了教学效果。然后在下课前,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巩固上课学习过的重点知识。
        4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探究学习的任务,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果的喜悦,进而更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5设计巧妙的数学学习法,提升学生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数学中为了提高逻辑运算效率会有很多的特殊方法,比如说归纳法,类比法以及演绎法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适当运用此类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有所提升。推理方法是不太常见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一定的规律与格式,运用形式是随着推理事物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是其大体模式为:从抽象事物中总结出具体规律,从而推理事物未来发展走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演绎推理应用在:讲授长度与质量时,要只是在课堂上通过课本和教学课件进行讲解,学生们可能体会不到具体的长度有多长,质量有多重。老师可以带一些道具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进行演绎推理。比如说一个成人自行车的质量有多重,作为小学生是抬不动一辆成人自行车的,他们无法直接通过体验得出自行车的重量一个自行车就相当于一般6、7岁小女孩的重量,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古时候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当中的道理,可见在古代就有这种推理演绎的意识了。
        6抓住学生注意力
        正如上文所说,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做一些可以集中他们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组织学生做速算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找一篇口算题,给学生规定时长,对能够按时完成且计算完全正确的学生,老师给予奖励。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培养注意力的游戏环节。比如,设计这样一张表格,里面包含1~20这20个数字,但是顺序是错乱的,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照从1到20的顺序,把他们指读出来。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找不同”的作业。这些游戏既有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经过反复训练,就能有效地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现状。
        7联系生活实践,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所以,教学生学数学,必须教会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于生活。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数学更好地应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的秩序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采用高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楼超雄.小学数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0(1):92.
        [2]李丙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9(12):67-68.
        [3]曾洪新.有效引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9(35):116.
        [4]韩会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魅力中国,2019(41):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