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艳如
河北省三河市第三小学065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无法及时进行更新,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严重的发展阻碍,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研究
引言
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再加上数学知识教学具有明显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在开展数学学科教学时,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调整,逐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一、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考能力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为了将抽象化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和形象化的转变,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贴近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联想,认真的进行思考分析,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粉笔盒、铅笔盒等,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观察。而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拆解纸盒和组装纸盒,加深学生对组成图形的认识,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形状,有效锻炼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知识时,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帮助其理解到加减法知识的基本含义,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加减法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自身思考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构建生态教学课堂,不仅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还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整体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做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为其构建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在新知识学习中进行问题的提出和分析以及解决,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化发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数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进行知识的预习,标记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发现自身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学生在讨论学习中,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如“乘除法应该如何进行计算?”或者“加减法如何进行验算和估算?”等。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问题讨论分析,探索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三、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采用层次化的教学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互动。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将其划分为十等份,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比例分配知识;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设置教学情境,将其看作为蛋糕,引导学生对蛋糕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种游戏互动形式的教学环境下,数学教师要做出正确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这部分数学知识,提高其思考分析能力。
四、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数学问题的引导,才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规律。而且,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于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模式进行问题解决方式的讨论学习,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小陈去超市里买醋,超市中分别标有单价为4元、6元、8元的醋,小陈共花了12元,请问小陈共有几种购买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解题答案,如“小陈买了2瓶标价为6元的醋”、“小陈买了3瓶标价为4元醋”等等。这种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方式,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该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计划的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兰世凤.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J].山西青年,2016(02):237-237.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64-064.
[3]王建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分析[J].新课程(下),2017(09):080-080.
[4]马将.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02):29-29.
[5]田爱娟.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