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红
兴宁市龙田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500
【摘要】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组织劳动教育成为一个难题。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提出可行性方法途径。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劳动教育;方法
前言
在小学课程及大纲中明确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极其重要。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组织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还需要对可行性方法进一步探索,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一、组织学生召开劳动教育班会
针对劳动教育召开主题班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及类型是多样化的,例如,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劳动楷模相关的事迹为主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广泛收集资料和信息,每个组进行交流后,达成共识后选择一位崇拜的劳动楷模,围绕崇拜的劳动楷模的工作的岗位价值、热情、态度等方面的内容组织起来,并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演讲[1];劳动教育班会的主题也可以是“劳动与中国梦”,讨论如何用劳动实现中国梦、劳动实现梦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去做等热点话题。通过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教育的班会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劳动者,深刻的理解不同的劳动岗位、劳动职业都有存在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规划
小学班级管理中组织劳动教育可行性方法之一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就必须进行实践活动规划,规划主要结合劳动教育的主题安排实践活动,实现各班级的系统化集中化管理。根据不同年级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整体规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明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与地点等;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特征,明确各年级的劳动教育活动计划,并添加到学校年度的工作计划中,制定可行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实施计划,落实到班级劳动教育工作中。
例如,根据不同年级及不同班级对于实践活动的需求,利用劳动教育的课时,在“农民丰收节、劳动节、植树节、传统节日、本地民俗活动等时间上,灵活安排不同年级与班级进行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时间,如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到公园给树木刷浆、除草、清理树叶等。让学生在完成相关劳动任务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三、挖掘校内外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场地及劳动工具,还需要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支持。校外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劳动教学内容。例如,根据教育内容选择校园、菜地、果园劳动场所,让学生给花草植物、果树、蔬菜松土、浇水等,城镇学校就可以和企业与服务机构等进行合作,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体验劳动,在基地中专门留出空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土地里体验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劳动实践活动[2]。在校外,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对其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给孩子提供劳动的条件。例如,独立整理自己的房间及打扫卫生就奖励看动画片,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带孩子多参加劳动活动如植树、给公园的植物浇水等,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注重言传身教,家长每周安排家庭劳动任务,洗碗、倒垃圾、扫地等,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中习得劳动技能。
四、有效组织劳动教育成果评价
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组织相关实践活动,首先活动的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进行工作交接,明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目标与时间等,将安排与部署告知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及单位。活动中有效组织,确保各环节活动之间的衔接;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劳动活动开展情况,实时调整活动组织、方法、步骤,引导点拨学生进行深入的探寻问题,鼓励支持伙伴间的劳动合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劳动行为、习惯及劳动观念,强化劳动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劳动。例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后,为强化劳动教育效果,组织班级进行集体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予以肯定,对不足之处加以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活动的中能够改正。此外,尤其重视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全面评价,评价也要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通过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之间的正面性评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完善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效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还需要采取组织学生召开劳动教育班会、规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有效组织劳动教育成果评价等可行性方式,以此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终实现实施劳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明菊.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20(2):29-31.
[2]李志辉,王纬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