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声
廉江市石角镇蕉坡小学 524462
摘要:小学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文章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在文中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途径,以期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途径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德育是学生发展基础,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班主任要从点滴小事入手,加强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德育教育。
一、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会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对自身有严格的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身要先做到,然后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例如班主任要求学生们在日常要讲礼貌,那么自己在日常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候,都要做到礼貌对待、尊重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平等待人、互相尊重的好氛围。
二、从细节小事入手,加强对学生德育管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细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往往在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不是一定要大张旗鼓的搞很多的面子工程,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才是根本,班主任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们在做每一件小事时都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例如在遇到长辈时,要主动问好、礼貌应答;在与同学交往时,要关心、尊重同学,不得伤害同学;在学校中要尊重师长,课上认证听课;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细节出发,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时,这些事情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少批评多鼓励,发挥德育管理效果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尽量的少批评自己的学生,即便要批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不要因为方法的错误而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学生抵触心理的产生,这样学生会习惯与教师反着来,教师不让做的事情,学生会偏偏去做,这样无法有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因此,针对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班主任不能在不了解情况下直接批评学生,而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亲切的引导学生改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积极改正的决心,这种方式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学生出现错误行为的同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做很多好的事情,这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多多的鼓励,引导大家向品德优秀的学生学习,树立班级中的道德榜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感觉自豪并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更积极的提高自身的行为素养和道德品质。此外,建立合理的班规是辅助德育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促使学生可以自觉遵守班规,在班规制定中班主任要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民主的制定班规,这样在实施中学生会积极遵守,学生间互相监督,营造良好的班风。
四、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做德育管理
我们的教育是需要用爱去灌溉的,倾注感情的教育是有温度的,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工作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和爱心,真正的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们。班主任给予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学生内心是可以真实感受到的,这种爱会有效拉近班主任与学生间的距离,当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的与班主任交流时,德育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德育管理成效才能看得见。如果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总是冷冰冰的,用严格的规范去要求学生,对学生非常的严厉,学生们是无法接受这种管理的,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管理不是对学生的命令,而要去感化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做具有优秀道德的人,并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言行举止,这样的德育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了有效开展德育管理,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也要做好辅助工作。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习的实际情况,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家校合力下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要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开展德育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芳.班级管理德育先行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情感读本,2020,(15):80.
[2]刘新梅.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202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