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蔡玉芬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智、体、美、劳是最为重要的几项教学内容,
        蔡玉芬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滨海小学  525027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智、体、美、劳是最为重要的几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奠基。而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就应积极的进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引导。但是在现阶段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优化,以此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都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因此,在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势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成为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现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发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针对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式的优化与完善,在提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1.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和自主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了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于德育主题活动具有自主参与的权利。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及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进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认知与贯彻,使很多德育主题活动严重偏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从而导致德育主题活动中的针对性不强、参与程度不足,影响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增强。
        2.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实践性环节有待增强。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提升学生道德意识最为重要的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中,有一部分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很少进行具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与“行”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正确道德意识的形成。
        三、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转变理念,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导理念,对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设计与开展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身德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并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进行深刻的认知与贯彻,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增强。如,教师应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主题活动目标的设置。活动目标是德育主题活动开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在明确、科学活动目标的引导下,主题活动才能围绕德育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2.积极的进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形式的拓展,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德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涵盖的范围与领域也相对广泛,教师应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引导,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德育主题活动形式的创新与拓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趣味性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如,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主题活动与学生普遍喜欢的篮球比赛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竞技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力量的伟大,实现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自主性的德育主题活动,以此实现学生对德育现象的自主思考,实现学生道德意识的提升。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真实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必要性及重要性的思考,并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讨与交流,深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获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3.注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实践环节的创设,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为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在德育主题活动中设置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就应通过实践性活动环节的设置来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如,在进行“光盘行动”的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相关活动的实地调研活动以及宣传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发挥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进行德育主题活动开展时,应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活动形式的创新、拓展以及实践性环节的增设等,以此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增强,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沈伟萍.从活动走向课程——构建实施德育活动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02)
[2] 张鲁川.试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环节——以“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3] 洪涛.德育新探索——主题德育[J].南京师专学报.200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