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任永武
[导读] 依据近几年新课标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
        任永武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师范附小三小  230022
        摘要:依据近几年新课标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在此政策下,体育教学作为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一项教育事业,需要站在系统性思维思考。从事体育教学事业是项系统性工程,近几年反应出的中小体育衔接脱节问题,不断浮出,这需要体育教育事业从业者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监管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
        前言: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中,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衔接过程,出现段层现象。从小学升到初中的新初中生,其体育掌握的技能两极分化严重,小学的体育技能无法适应初中体育学习的内容,导致初中生的体育素质需要从系统上重新设计,学生需要重新学习。故为了保证小升初的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提升小升初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升初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首要的还是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衔接的学习时间不仅存在于五六年级,而是从低年级就开始做好体育教学的基础工作,所以将兴趣贯彻小学所有阶段,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初中体育学习的也保持热情。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就进行球类的教学,如足球教学。以学生被动式学习化为主动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快乐体验。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衔接初中的足球教学课程,需要从小学奠定基础。在教学伊始,体育教师可以选到足球的特性、以及由来或者讲述足球世界杯的赛事,来提升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继而,教师需要对小学以及初中的对足球的教学目标熟系,如小学只是初步掌握足球的球性,巩固、体验脚内侧运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灵敏性。而初中对足球的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能够长距离的传递球,左右脚内侧运球、以及能够了解足球赛事规则,进行简单的比赛。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目的不同,小学是基础,若基础不牢固,初中教师在足球教学上会比较费时费力。故教师在教学时,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让小学生爱上足球运动,以游戏中练习左右脚内侧近距离运球,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五人以上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人持球,并可以向任何一位学生的方向传球,教师可以站在中间,用脚触到球为抢截球成功。抓到者与抢截球者互换,进行下一轮,以此类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互动,以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教学提供长期有效的基础。
        二、个性化定制小升初班级体育课程,适应初中体育课程
        教师根据小升初体育衔接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低层次重复教学,究其根本,是因为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配合不足。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需要掌握体育教学的整体系统发展,即互相了解彼此后,针对某一项体育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课程,以便更好衔接,使体育教学得到质的提升。


        比如:在田径教学中,针对速度与耐力的训练,中小学的教学目标不同,甚至男女的要求都大相径庭。教师需要了解中小学针对田径教学内容,如小学男女生对耐力的训练是不用的。此时,小学教师可以将男女分类教学。首先,将班级的男女进行分类排列整队,女生在训练长跑时,可以以初中对女生800米测试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如训练女生慢跑2圈,快跑1圈,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适应初中女生耐力训练的课程。而男生的要求相对要求高一点,教师可以要求男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1000米慢跑,来训练男生的耐力。而初中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的耐力训练内容,有在针对性的做好期初的衔接课程。如首先可以进行摸底测验,测试班级学生的体育长跑水平,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类教学,如长跑是耐力与速度的训练,可以融入跳绳、蛙跳的训练,或者在平时的每节课程,强度由低到高得训练学生的耐力。从而,将小学与中学的体育教学紧密关联一起,不出现断崖式的教学现状。
        三、制定科学的体育衔接课程管理机制,确保衔接有效性
        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性,除了在学习意识、教学课程层面上深入改进,还需要建立一项科学的有效管理机制,为了监督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确保衔接有效性。如教师根据中小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每一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以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针对乒乓球的教学管理机制,便需要有针对性做好计划管理与目标分解。教师利用PDCA计划管理,首先了解中学与小学乒乓球学习的要求,继而制定出阶段学习目标,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教师需要对中学乒乓球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到小学的阶段学习子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定每个阶段的测试要求,要求学生达到此目标。如设置小学初学乒乓球时,需要掌握乒乓球拍握拍姿势,以及能够颠球50个,来针对性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而平挡或者反手推球,是在互相对打的过程中完成。教师首先测试的学生对球的掌控性,继而再测试学生在互打过程的个数、姿势等进行考核,并且作为小升初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之一等,将监管机制落实,保障衔接的有效性。只有制度的建立并且在运行中有效跟踪并实施,才能够彻底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需要教师互相配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桂亮.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策略[J].品位经典,2020(08):152-153.
        [2]姜勇,陈子康,于亦杰.“体医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定位及发展路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4):80-84.
        [3]张爱华,左力,母顺碧,田世昌.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法教材创新设计案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