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促进小学生美术创作兴趣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李巧时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理念已发生改变
        李巧时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 10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理念已发生改变,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变,课堂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创作欲望也有待进一步激活。
          
        关键词:新课改;多样教法;兴趣提高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美术学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审美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决定学生的课堂,学生只是将老师讲解的和要求,机械的临摹到自己的画纸上,更有高年级学生认为这是一门休息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美术课程中四个学习领域进行教学。让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兴趣发展
        1.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些差距,绘画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课程,因材施教,讲解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愿意动手制作或绘画实践任务。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一切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准教学起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组织引导实践,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基础和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能完成学习计划与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2.激发想象促进表现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童真有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年龄阶段。但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大部分以“形似”为主,在“像与不像”中纠结,这极大的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有一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兴致缺乏,敷衍结课。教师应转化角色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书中展示的绘画、建筑、雕塑、风景等各种类型的图片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激发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想,脑海之中所思。在上造型表现一类课的时候,我会跟学生说可以用各种你喜欢的,你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可以涂色,也可以用疏密变化的线条来进行填充,当你放手让学生创作,学生给你的回馈也是丰富而惊叹的。
        3.艺术鉴赏激发热爱
        在美术课堂上播放与艺术有关的视频与图片,讲解其背后的创作及制作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多元认知与思考;讲解各种门类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陶冶学生情操,让他们了解艺术门类与艺术家。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不再只是像以前的课堂一样临摹图片或画作。
        4、营造氛围调动热情
        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很多作品不能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才会更加丰富完整。在课程中设置自由搭配的美术小组,鼓励学生离开座位,与大家合作,寻找自己内心的美,动手表达出来,不拘泥于教材课本,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运用现有材料师生合作、共同协作,一起来展现美、创造美。在上《美丽的染纸》第二课时《染纸装饰》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每个小组利用染纸做出的装饰都不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来进行创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还使课堂更加的丰富有趣。

   
        二、重视学生实践评价,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1.提升能力,重视过程
        美术教育的学习既要动脑也要动手,而且要做到手脑结合,在课堂上可以展现一些艺术作品,展示一些简单精美的实物,让学生亲眼所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发他们制作的欲望与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难点提示点拨,师生互动,循序渐进,逐渐完成创作的作品,营造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在每次美术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在美术课堂的设置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美术教育中的实践过程是核心,重视实践的过程与制作步骤,对动手能力稍弱的学生激励性赞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多走动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制作方法与方式,关注学生最终作品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创作过程。在上《画恐龙》一课时,我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恐龙模型,让孩子用手去触摸,去观察恐龙的特点,并且多关注学困生,给他一些建议,在展示的时候我会让学困生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降低对其的要求,并给予鼓励,大大增强了学困生的信心,使他更爱上美术课。
        2. 增设评价,挖掘潜力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会有相应的评价,这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不足,但这种评价一般发生在学生作品完成后,方式单一,只评价结果,忽略了实践过程中的评价,结合新课改美术课堂的设置,应该营造一种师生平等、游戏教学、勇于表达的课堂环境,在学生制作过程中与作品完成后,应给学生们一次或两次自评和互评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说出每个作品不足与优势,了解同龄人的想法与认识,彼此理解创作作品的含义与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与善于表达的能力。新课改下的美术教育应以挖掘学生潜力为主,丰富教学成果,在学生实践过程,教师中应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评价,尽量以表扬为主,对一些态度确实有问题的学生采取先表扬后指导的方式进行教育。美术作品无对错,只要对作品态度认真,做自己心中所想就应该激励学生积极完成,努力做好即可,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应该以对错论处。我在讲《多彩的秋天》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组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展板用来展示不同地方的秋天,在评价的时候,我会让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出自己小组的想法,同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给出建议,然后评出做得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潜力。
        三、借助学校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创作欲望
        虽有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但会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兴致缺乏。于是学校及教师利用一些节日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或者送优秀作品到各班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可以鼓励参加展览的学生积极参与更多美术学习与实践,在历年的植树节、六一儿童节、国庆、中秋元旦等重大节日,校园里会举办有关节日主题特色的专栏进行展览。学生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理解更多文化与常识,提升自己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参加展览的学生,也可以在展览的作品中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争取下次参加展览。
        参考文献:
        [1]胡志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3]张燕婴 译注.《论语·雍也篇》[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1
        [4]张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5]方辉,武英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