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与学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曹云霞
[导读]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
        曹云霞

        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  山东 安丘 262100
 


        摘要: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教与学

        1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就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唱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创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快乐的学习。
        2 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培养自信心
        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首先,创设情景、引导参与。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唱歌教学。其次,借助游戏,寓教于乐。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再次,开展竞赛,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最后,分层励进,体验成功。唱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

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学困生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静心聆听,培养感知能力
        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是陶冶情操,影响人内在气质的艺术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课堂着重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音乐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学会聆听音乐,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唱教学前,在欣赏教学中,在合唱训练中都应该引导学生静心聆听。首先,在聆听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品味音乐于深处,走进音乐作品的生活和作者的心灵。当然了,所谓的静心并不是指课堂上的静,而是不管是动赏还是静赏都要用心,用心听进去了才可知其意知其韵。聆听音乐是反复的。初听、复听,重点段落重复听,有分析的听。学生只有将乐曲或乐曲主体听得比较熟悉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感悟乐曲的内含,感受乐曲的各个要素的表现。其次,要抓住音乐特点听。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然后,要有比较地听。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达成一种良性循环。然后,有“方向”地听。欣赏一首(一段)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有方向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便“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渐渐地就培养了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从而培养感知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1)过程性评价。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所以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2)特色评价,挖掘学生潜能
        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他们在音乐学习上的表现也会不一样,有的学生嗓音低沉,有的学生嗓音又非常洪亮;有的擅长演奏,有的又擅长表演。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则需要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充分的尊重,给予每一位小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同时重心放在学生自身纵向发展评价上,深入且全面性地挖掘学生特色。
        (3)指正性评语与赏识性评价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并且思想比较单纯,非常喜欢听一些激励性和赞赏性的语言。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竖大拇指等动作,又或者是依据称赞的语言,“你学得真快”“你演奏得不错哦”“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的”等,便能让学生瞬间充满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且信心十足。不过小学音乐教师又得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在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一味进行指责,那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信心,而且对于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也有较大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应用睿智幽默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便更容易接受教师批评性的评价,进而能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郭小燕.在音乐课中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2018
[2]佚名.关于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的建议和经验
[3]邢文芳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小学?2019
[4]张岚.高效课堂,趣味为先.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