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陈剑芬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和现代化人才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陈剑芬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莲花学校 4257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和现代化人才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同时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教学策略上需要专注于信息素养的内容,将之渗透到实际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能够体会和吸收信息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成长。本文介绍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内容,并着重阐述了培养信息素养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提出的全新教学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学科的具体学习和应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使教学具有实践功能,针对学生的学习认识和过程做教学,教学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而学生在其中也可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学习认识。在培养教学中要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知识的结合,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感受,既提高教学效果也让核心素养得到实效性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培养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内容上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信息意识是当前信息社会中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计算思维是利用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是基于知识理解的应用探究。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就是信息素养的内容,在培养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有效吸收,所以在策略上要注重教学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中完成信息素养的获取。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呈现出主动性不足,自主学习实践较少的情况。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就要从学科素养的内容出发改进教学,指导有效的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理解中有素养认识和能力的建立。
(一)以应用介绍课程知识内容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教师都是利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直接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较低,会降低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信息意识的养成。因此,知识呈现上要做出改革,结合实际应用阐述课程知识,具象化知识内容激发学习主动性,能够保证学生的有效理解认识,与自身的生活认识和认知做对比,培养信息意识[2]。例如,在《数据分析与大数据》的教学中,教师就以学生姓名、身高等信息数据的整理为内容做介绍,并以网站查找时事新闻做信息获取的介绍,这样的知识应用呈现能够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愿意做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对于信息技术有数据信息的认识,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以情境培养数据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素养的培养较为困难,特别是在中考的影响下,学生都在为中考所努力,缺乏信息数据思维的建立[3]。同时初中生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技术都是以网络应用为主,缺乏信息运算的了解,其计算思维也就无法得到建立。所以,在培养的策略上就要保证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思考,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来实现。情境能够让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变成计算思维的养成和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素养培养,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成长。例如,在《分析班级健康数据》这一课,在课程内容上就是计算思维素养的直观体现,但是学生在学习中都是将之作为理论知识做记忆,计算思维也就无法建立。所以在课堂上要做问题情境构建,让学生感受课程知识内容,思考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问题,也就可以实现计算思维的有效培养,也能提高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问题“怎样将班级中身高1.4米到1.7身高的学生挑选出来?”“在考试结束后怎样快速找到进步最大的学生?”“大量的信息中怎样去筛选自己想要的?”,让问题引发学生的去做应用思考,同时以信息技术将这些问题作出解决,也就能让计算思维得到认识,也能让学生就能在其中进行思考学习。
(三)以实践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建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要加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完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建立相应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关注于理论的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实践中获得感受,从而培养素养能力。例如,在《我的动画我做主》教学中,教师在软件的界面介绍中应让学生做实践操作,感受信息技术,而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让学生去做动画制作,其中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其有个性化的动画制作,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还可以采取信息化教学的方法进行培养,教师制作微课或者教学视频让学生做自主学习理解,将数字化学习变成实践的行为,也就可以实现认知上的素养培养。但是在培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和实践指导,保证实践下的知识获取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四)以生活促进信息社会责任思想的树立
        现在的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环境,各种个人信息、财务管理等都能在其中得以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就成为了德育的一部分,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在培养策略上要以生活应用为基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信息的存在,并能正确分析信息的真实性,让信息社会责任得到自主性的建立,做文明网民。例如,在《获取并鉴别信息》的教学中,就以生活中网络信息判别为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对于网络信息应该怎样去做认识,在网络中是否要做自我言行的约束,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从而实现信息责任意识的养成,能够有个人素质的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培养来做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地接收信息技术知识,并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信息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知识内容下素养培养的设计,要将知识教学与素养培养结合,不能在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忽视知识教学的效果,建立综合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求知导刊,2020(42):39-40.
[2]吴歆.初中信息技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课程导学,2020(27):88-89.
[3]顾明扣.信息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