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美育在书法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吴建华
[导读] 美是人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吴建华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社头小学 213231
        美是人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它无处不在,自然界、社会、艺术的领域中处处体现着美。美育,是关于审美的教育,它可以培养完善的人性,铸造完美的人格。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以书法为载体进行美育教育是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一、历史渊源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很长的历史。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中,“书”既指文字学也指书法。唐代的“楷书道美”是取仕的四大条件之一。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人们也是用一种使用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隐隐然52其实有形。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等等,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的。
        我国古代书法家强调书法的独特审美功能。如强调“中和之美”、“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等等,皆以人作为书法的参造物。
        二、时代的要求
        书法在国际艺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西方人认为书法是抽象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对中国艺术的认识绝非只停留在表面。西方艺术家们开始了“中为西用”的追求。中国书法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精髓,对十九世纪后半叶萌发的抽象主义注入了重要给养。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使我们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其实,日本很早就在学校分级设置书法课,并有专门的书法大学。在西方,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综合大学也开设书法选修课。但在我国书法还相当薄落,我们至今还未能摆脱“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的现状。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但是落实情况令人忧虑。原因有三:一是我国还是应试教育,升学率仍是教学的“法宝”。即使有爱好书法的学生,教师家长也不愿让其花费更多的时间练字,二是领导不够重视。三是缺师资。老师也写好字,不懂书法,使写字教育陷入了困境。上述原因,使中小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写字教育,严重阻碍了美育的实施。
        三、书法美的本质及体现
        从美学的角度讲,书法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书法的形象创造凝聚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书法本是应实用需要产生,也是为实用需要的时间才使其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书法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点面到造型,从形式到内容(文与质),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魔见。法美的博大与精深。我们就一般欣赏的角度,谈谈书法具有的美:
(一)点画美。
        书法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本身抽象的点画却能把书法美的物质包容其中。
        其一,力量感。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力的感觉。所谓“藏头护尾,力在其中”、“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中锋行笔等。“折银股”、“屋漏痕”等均为力感的体现。
        其二,节奏感。节奏美感有两个很重要的关系,一是力的关系,一是时间的关系。书法点画由于在运笔过程中力的大小与速度产生了轻重、长短、粗细、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变化,遂产生了节奏。在书写风格上,“颠张醉素”的泼墨挥毫是一种节奏,萧何的“草思三月”题额是一种节奏。至于米蒂所言: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自己刷字,这不同的笔力与取势,显示了不同的风格与节奏,值得我们体会。
        其三,立体感。立体感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笔笔中锋,力到笔端。而是中轴线的妙用。宗白华先生说:“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有道黑线,周围是淡墨,这叫做“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感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铺毫抽锋,富有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如“万岁枯藤”、“锥划沙”等笔画,可谓笔力干钩,立体感是极强的。在实际书写中,中侧锋可以并用,更能尽显其神。
(二)造型美。
        积点画而成字。汉字的“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是一种造型美。孙过庭曰:“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是不同字体造型的要求。书家巧妙地运用结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于无笔墨处见精神,使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用点画组成了有血有肉的整体。

同时,也使汉字成为一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偶相招、大小相副、长短阔狭、临时变迁”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的一个有机体。正如蔡管所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云若雾,若山若树,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姜愛也说:“长者如秀者之土,短者有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瘤,肥者如贵游之子……”的确,欧体字给我们展示了严整险峻的造型,赵子昂的字则呈现方扁透逸的外貌,王锋是起伏跌容,富于变化的高手,刘墙的字是浓墨肥美,肌肉雄健的壮士之形……如此等等。书法造型,何其妙哉!
(三)意境美。
        书法作品中的内容与点画、墨色变化,给人留下了“空白”。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见一种富有情趣的隐约的艺术境界,这便是意境美。王羲之书法的“烟罪雾结,状若断而还连”、王献之书法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咬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葉出绿波”可谓是意境美的极致。透过天朗气清,竹林清风的《兰亭序》,可以感到一种萧远畅淡,舒缓平和之美,从满纸狼籍的《祭侄稿》可以看到痛苦悲枪,义愤苍茫的悲壮美。一法师晚年的书作,一种平和清淡、不食人间烟火的禅意便呈现在纸上……如此等等,书法的意境美是深途悠远,空旷博大而又可寻可赏的。在体味意境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陶冶,得到了净化。
四、书法教育进行美育的探索
        书法自身的美,决定了实施美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书法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会
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还可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1的震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摩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习惯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美育:
        (一)通过系统的笔法字法训练,使学生有写好字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笔方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联系写字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与表现力。从而逐步提高书写能力,能写一手漂亮美观、工整、规范字
        (二)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在观摩名家作品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在鉴赏作品时,注重“知人论世”的方法。古人云:慕其人遂重其书。在教学中,具体的美较易被学生接受,而抽象的美则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如对《兰亭序》的欣赏,虽然学生知道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但仍旧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对王羲之有个了解,知道他“出生名门,放荡形嵌,风神潇洒,清贵有鉴才”的特点。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写《兰亭序》的环境,他们这些社会名流在河边畅吟,抒发怀抱,羲之酒过三巡,自然而书,文墨俱佳。在欣赏的同时还要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晋人“尚韵”的书风,使学生能从中领略到一种不谢不励,风神潇散的自然中和之美。如此反复领略,自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外辅导中,可将优秀学生作品交流观摩,通过书法展览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书写水平。
        (三)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美的字须有美的心灵的道理。俗话说:字如其人。王羲之之所以能写出有美好意境的作品。主要是他胸怀虚静,心存丘鳖,表里澄澈,一片空明!他自己曾说:“从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加之他深厚的书**力,自然“五合交臻,翰逸神飞”。学习颜真卿书法,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忠正刚直的品行。没有他端正的人品,就没有他大气磅傅的书品。他的书法代表了盛唐的正大气象。柳公权曾有“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柳字风骨铮铮的风格正如柳公权其人。相反,蔡京书法水平不低,但为人奸诈,被世人所鄙弃,其书法虽有传但随者甚寡。在教学中逐步将学生培养成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优秀学生。
        (四)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的学习的动力,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笔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从“少而精”、“各个击破”的练字方法中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从笔画的形态与笔法中体味“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其中却蕴籍了无穷力量与深途思想的做人之道。在写字的成功体验中树立学习与做事的信心。在书写水平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培养正确的审美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优化自身的心理环境。庄河市中小学写字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学生写好字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李岚清在《大学美育》的序言中说:“学校要高度民主重视美育,用美育来塑人格,提升学生的境界,必然提高学生的素质。那种以教化手段教育学生的时代早已过去,未来的世纪应以美去美化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在美的欣赏和鉴赏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如何更好地利用书法进行美育,是我市书法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新的探索,新的收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