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伊龙
大连港口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500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下面将针对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原因措施
引言: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范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原材料配置问题
由于半至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为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 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
1.2环境因素
翻身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另一种是外在作用引起的裂缝和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分析其区别,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展开实际的分析。
1.3 混凝土的收缩问题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经过了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近而产生收缩,根据力学分析,现浇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同时通常开裂的部位主要是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1.4力学形变因素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均会产生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上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实际的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各工种交叉作业,势必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板面裂缝的发生。
1.5温度因素
水泥的特点是快硬、高强、水化热大,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
1.6配比因素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比如我们在高强砼的水灰比的取值.上要严格控制在0.24~ 0.38之间,不能过大,而在普普通通砼的水灰比而言,最大也只能到0.6,如果过高则会产生裂缝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因为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四分之一左右。如今工程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流动性,保证浇灌质量,常需要较大的水灰比。相反,在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根据力学分析,在荷载作用下,导致最终的楼板出现裂缝。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有效降低水化热,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还可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抗离析好,也可减少漏水现象发生,对后期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提供便利条件。
2.2加强监督
那更好的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应加强监督,这要求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做好构件的养护工作。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情况。
2.3合理使用材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时要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4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在进行混凝土浇捣时,建议采用振动棒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漏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中,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 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8s ~ 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漏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从而更好地将混凝土的密度提高。
2.5注意养护
在进行浇捣成型后,为了更好地保障质量,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支摸板时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确保地基能够均匀的受力。
2.6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
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夜风问题的发生,有眼镜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分,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漏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摄氏度。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经常会发生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为了降低混凝土裂缝,最终导致工程建筑出现质量问题,要求负责单位必须提高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已经产生裂缝的楼板采取积极的修复对策,降低裂缝的影响。而对于施工中已经产生的裂缝,在分析其发生原因后,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加固补强措施,使现浇混凝土楼板能够满足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7(01)52?53.
2.高健飞,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