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镈韬
国网保德县供电公司 山西 保德 0340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事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促使国家电网的规模逐渐扩大。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只有保证其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现阶段,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使电力系统向着智能化转变。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智能变电站相 关信息,并分析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并探究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与传统变电站不同的是,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结构由 2 层变为 3 层,部分原属二次设备的功能成为独立功能模块,如开关控制功能,同时加入了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结构没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组件;另一方面,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使用光纤通道代替常规的辅助电缆线路,实现数字网络数据传输。这些变化导致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检修、维护难度加大。同时,有效的在线监控设备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信息交换的简单技术特性有力地支持了继电保护系统检修。
2 智能变电站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低碳性,智能变电站中不仅将传统电缆替换为光纤电缆,减少电能损失,还应用了大量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不仅集成度高而且耗能少,因此可以为变电站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此外,智能变电站内部的互感器类型 ct由充油式改变为电子式 ct,旨在降低能源浪费,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交互性,智能变电站在完成对电网运行数据的记录整理之后,不仅可以将其在特定内部平台中进行信息共享,同时还可以将其和更高级的系统进行交互,且安全性极高;第三,可靠性,智能变电站不仅具有自动检测故障的功能特性,还可以在电网故障发生的较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正确地处理,使得变电站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继电保护安全性不高
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系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中含有各种电子设备和装置,对于相关运行管理人员而言,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电子设备和装置存在较大的难度,比如,网络交换装置和时间同步装置,不仅是继电保护系统的重点内容,也是保护过程中常出现问题的装置。
3.2 在线检修准确性不高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光纤假如性能稳定性较差,将会对该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如果光纤受损损坏,这时,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的继电保护功能就会失效。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在线检修准确性不高,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需要加强检修和检查,提升检修的准确性。
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4.1 加强变压器可靠性
加强变压器可靠性有利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工作人员应确保变压器处于正常运行时的电压与额定电压保持一致,避免因电压过大而引发故障问题;第二,工作人员可采取分布式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变压器设备配置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变压器在实际应用时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因局部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系统故障问题;第三,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分布式变压器配置过于复杂,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分布式配置和集中式配置相结合,在分散变压器压力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从而进一步优化继电保护系统。
4.2 网络化技术
由于我国电力需求量高,电网系统庞大而复杂,因此单一的继电保护装置根本无法满足对庞大电网系统的需要,所以需要采用更广泛的网络化智能技术,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电力需求。网络化的继电保护可以更加有效、快捷的计算、处理电力系统内部数据,及时找出故障,确定故障位置,明确故障原因,而且在处理庞大数据的同时各项不同运行数据不会受到影响,不会降低运行速度,使每一项运行都处在正常运行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不断完善继电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
4.3 就地间隔保护措施
目前的一大趋势是在被保护设备的周围安装继电保护系统,这样的布设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缩减继电保护系统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实地距离,而且可以降低继电保护系统的安设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实践表明,主后一体化的微机线路能有力保护变压器,所有的设备程序都应按被保护对象的位置、效能进行有效配置,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就地间隔保护的目标是实现对电力设备系统的就地安设、间隔保护,它通过电缆采样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设备运行信息,而后再通过相应的连环闭锁功能有效控制变电站的整体运转效果,最终通过智能网络控制降低变电站故障的发生,有效控制电缆跳闸的发生率。就地间隔的保护措施是不依赖其他外部设备的,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就地间隔层保护的实现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1)电缆跳闸的保护。只有当变电站的电缆跳闸得到可靠保护时,才能实现整体设备运转的速动性与直关性。(2)连锁闭锁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连锁闭环功能,才能让网络技术与智能设备之间实现互动联通,从而实现变电站内部信息的实时。(3)通信系统的构建。只有搭建起系统、完善、全面、可靠的通信系统,才能够让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转落到实处,让各个区域的信息通信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具有积聚性和可分享性。
4.4 系统继电保护操作
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稳定性来看,核心系统是站内当地主监控后台系统。系统一次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相对应的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相关的运行障碍或故障,继电保护系统就会发出提示,提前告知相关技术人员。这样一来,在接到警报后,工作人员会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去维护其安全运行。在问题不严重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在确定线路平稳运行的状态后就可以继续之前的操作。一般情况下,监控设备安设变电站中,是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组成。监控设备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信息传送到网络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在对该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最后的分析结果发布继电保护命令,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作。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逐渐应用智能变电站实现电力运输,这对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变电站过程层、状态监测、过流电限定保护、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等技术的研究,提升智能变电站的保护功能,促使电力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促使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J].南方农机,2018,49(16):148.
[2]万锴.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J].通讯世界,2018(08):164-165.
[3] 王强,于明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维护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5):279-280.
[4] 刘晓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J].科技与创新,2018(08):90-91.
[5] 夏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研究[J].电子测试,2018(06):1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