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3
摘 要: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工作是保障基建工程建设成功实施的保障。安全监察管理贯穿于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本文以知识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应用于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研究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等内容。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要素受多种要素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提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按照 PDCA 循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每经历一次PDCA 循环,就会解决一些安全监察管理问题,安全管理水平就这样在 PDCA的螺旋循环中提升。基建工程以风险库为来源,以 PDCA 闭环管控为方法,从项目策划、设计和招标采购时期关注风险的源头控制,施工过程开展风险评估。结合BIM 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动态多维的模型,建立安全监察管理评价体系。最后给出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建议,包括提高基建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完善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推进基建工程安全风险信息共享。
关键词:安全风险;知识管理;信息化
Safe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bstract: Th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s a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Safe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runs through all stage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applied to power system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researches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formatiz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etc. Th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lement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analysis of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Safety management i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DCA cycle. Every time a PDCA cycle is experienced, some safe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In this way, the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is improved in the spiral cycle of PDCA.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ake the risk database as the source, PDCA closed-loop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s the metho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urce control of risks from the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and bidding and procurement periods, and carry out risk assess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BIM technolog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provides relevant personnel with a dynamic multi-dimensional model and establishes a safe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re given,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safety risk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mproving th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promoting the sharing of safety risk inform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Key words: Safety risk;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0 引言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目前规章制度较为完善,但面临管控瓶颈已经呈现,管控成效难以提升的局面[1]。伴随近年来基建工程数量的增加,因地质条件、安全事故隐蔽性等特性,对电力系统基建施工的安全监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2]。基建工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如:概算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施工风险高,给工程安全带来了挑战。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全过程安全监察管理包括决策阶段的项目管理(DM)、实施阶段项目管理(PM)、使用阶段设施管理(FM)。基建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生产运行、检修维保到报废,要进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控,同时,在各阶段工作时考虑下一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提前的预控,降低潜在的风险[3]。
本文以知识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应用于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研究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等内容,提出相应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等,降低施工风险,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根据基建项目特点,构建基于“安全管理系统化、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化、安全风险知识化、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4]。
1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分析
1.1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要素分析
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受多种要素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提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5]。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包含了安全组织、行为控制、安全技术、场地与设施、应急管理几个部分,它存在于施工阶段,工程勘察、设计等各个环节,直接影响施工安全性,需要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量。
电力基建安全监察管理对象包括项目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6]。投标、签约阶段,招投标的公平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机构建立、人员配备;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对基建工程施工成果进行总评,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基建项目的安全运营[7]。项目运营服务阶段是保证使用单位正常运作,实现效益最大的保障。
基建工程安全组织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人员配备、运作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等因素;施工行为控制因素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岗位培训、安全培训、作业程序监察、作业行为引导和控制,排除事故隐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8]。
安全监察管理贯穿于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各阶段的项目安全管理不仅是该阶段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影响到基建工程的整体能力。电力基建安全监察管理应具备全局化视角,需要对安全管理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严格测量和控制。
1.2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按照 PDCA 循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运转过程如下[9]:
(1)P—策划:通过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策划、设定、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指标,确定管理的目标,并分解细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2)D—执行:根据设定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通过组织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应急与事故管理、项目管理、能力与资质管理、检查测量与改进,使“人、机、料、法、环、资金、管理”等点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逐步提升工程的本质安全水平。
(3)C—检查:通过“检查、测量与改进”单元来做为体系的发现问题机制,通过日常检查来发现表面的问题,通过审核来发现管理上深层次的问题,进而推动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闭环和持续改进。
(4)A—改进:对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加以肯定,对存在点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进入下一个 PDCA 循环。
每经历一次PDCA 循环,就会解决一些安全监察管理问题,安全管理水平就这样在 PDCA的螺旋循环中,不断得到了提升。
2 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
2.1风险管控规划
基建工程以风险库为来源,以 PDCA 闭环管控为方法,从项目策划、设计和招标采购时期关注风险的源头控制,在承包商进场后开展过程管理,施工作业过程中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方式进行过程管理,发生突发事件时采取应急措施,定期开展总结和回顾,形成风险管控的联动机制。实现风险的全过程管控、动态管控,完善过程监控机制。
图1 风险管控规划流程
施工过程均采用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开展风险评估,编制施工作业票,召开站班会进行三交、三查的方式来规范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施工过程风险管控图例如图所示:
图2 风险管控流程
2.2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时,融合PDCA闭环管控思想,以目标为导向,在体系中重点进行建设完善的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组织保障,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作业标准,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运转的支撑。运行流程如下:
.png)
图3安全管理体系策划运行流程
3 基建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评价体系
3.1安全监测管理模型的创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BIM 技术的发展[13],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模型运用BIM技术,以带有构件信息的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动态多维的模型。
在各个阶段,将图纸、模型、场地及设施、等数据都整合到 BIM 中进行综合管理[10,11]。安全监测管理模型如下:
.png)
图4 安全监测管理模型
3.2评价体系的建立
基于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要素分析,根据基建工程项目实际,对各因素指标进行初选筛选和定性定量分析,目标是建立安全监察管理评价体系。
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呈现一些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元素,模糊综合评价法[14,15]计算过程中可以定义一些不清楚的边界情况,在对事故做评价时可以将隶属度作为评价基础,这种评价方法使得结果更加合理和直观。模糊评价流程如下:
.png)
图5 模糊评价流程
建立建立模糊矩阵,隶属关系是通过邀请专家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分确定的,采用专家估算法确定权重系数各权重值,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向量,根据得分确定相应评价等级。
4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建议
4.1提高基建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能力
提高基建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就是要从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外部扰动因素中找出薄弱点,确保安全管理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不容易受到内、外部扰动的侵害,提高安全风险辨识能力,确保安全管理功能的高效运转和恢复能力。
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组织好安全风险的辨识工作,逐步开展基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脆弱性评价。收集和分析系统可能受到的内外部扰动即安全风险,明确各因素的隐蔽性、破坏性、破坏方向和触发条件,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三个方面入手,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进行逐级控制,从而从整体上降低基建过程管理的脆弱程度。
4.2完善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完善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传播和再发现形式形成针对具体项目的危险源。
伴随对危险源的管理持续改进、不断积累、动态监测,使得对危险源管理的不断完善,基建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的内容将逐步规范化和流程化,最终形成面向全员、全过程和全事故类别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4.3推进基建工程安全风险信息共享
工程项目存在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6]。加强安全风险信息共享,不仅仅是知识的共享,更多的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知识发现与智能决策,将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为知识、知识形成策略、策略构成智能,指导项目管理者有效地分析和管控安全风险。
电力基建项目中,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可以组织各方共同建立以危险源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施工技术数据库等为核心的数据存储,并构建相互之间的知识共享通道,借助信息化逐步推进面向知识管理的安全风险信息共享体系,加强现场监控、精准查询和实时指导,实现高效决策。
5 结论
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工作是保障基建工程建设成功实施的保障。安全监察管理贯穿于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本文以知识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应用于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研究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等内容。基建工程安全监察管理要素受多种要素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提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按照 PDCA 循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每经历一次PDCA 循环,就会解决一些安全监察管理问题,安全管理水平就这样在 PDCA的螺旋循环中提升。基建工程以风险库为来源,以 PDCA 闭环管控为方法,从项目策划、设计和招标采购时期关注风险的源头控制,施工过程开展风险评估。结合BIM 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动态多维的模型,建立安全监察管理评价体系。最后给出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建议,包括提高基建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完善基建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推进基建工程安全风险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张立茂,刘文黎,张文静,吴贤国.基于BIM的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08):43-48.
[2]郭红领,潘在怡.BIM辅助施工管理的模式及流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7(10):1076-1082.
[3]刘铁民.事故灾难成因再认识—脆弱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5):5-10.
[4]徐松鹤,韩传峰,孟令鹏.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评估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J].软科学,2015(9):131-134.
[5]刘睿琼,贾燕冰,何海丹.基于输电系统脆弱性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6,47(3):367-372.
[6]孟力,张宏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9(1):26-28
[7]刘春林,郭静波,王海东,王国洋.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J].水利电力机械.2003(12):54-56
[8]吴宇迪,王要武,满庆鹏.基于智慧建设理论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4):11-15.
[9]包锐.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6):70-74.
[10]Pamukcu C.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risks experienced in tunnel construction [J]. Acta Montanistica Slovaca, 2015, 20(4): 271-281.
[11]Ajmal M M,Koskinen KU. Knowledge transfer in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s: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J]. Project anagement Journal, 2008, 39(1):7-15.
[12]叶国文.浅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科技风,2011(12):244-244.
[13]贾正芒.如何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36):119-120.
[14]吴崇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2,(20):235-236.
[15]陈远,任荣.基于BIM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用框架研究[J].图学学报,2016,37(06):816-821.
[16]张蕾,牛天勇,段晓红,等.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煤炭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控问题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