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的全周期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卷20期   作者:王为
[导读] 针对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就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总结
        王为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电力工程分公司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针对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就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总结,指出按照当前电力系统发展要求,应围绕数字化实施全周期管理,从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项目投运乃至最终报废都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高效的管理。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力工程项目;数字化

        一个工程项目,从概念到最后报废有一个时间上的走向,这个时间上的走向就是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有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目标,当项目组织的日常运行与项目的每个阶段联系起来就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控制。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有效地进行全周期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的安全建设以及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电力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的价值意义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由于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拥有非常庞大的资产规模,在当前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建设背景下,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多,技术含量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给电力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工程成品将纳入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并且是国有资产,因而也为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电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能源,直接关系经济发展,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电力工程建设,应当采取必要合理的项目管理措施。由于当前电力市场改革深入,电力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电网规划、基建、技术改造等等情况不断增多,加之大电网建设不断推进,电网运行负荷不确定性增大,如何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合理建设并高效安全地投入运行,需要特别关注。随着新基建速度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要适应当前时代要求,针对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新型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降低工程建设风险,保证项目运营阶段安全高效稳定。
        例如,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数字化设计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在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对于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来讲,其为当前国内最大单机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开展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数字化设计基础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水电站工程信息模型数字化移交,业主方建立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数据中心,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工程数据库、三维模型、信息系统等综合数字化产品,实现投产期数据、资料无缝对接,基于这一例子,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全周期管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出于对当前电力行业改革的思考,电力工程项目多样化,复杂化,系统化,智能化,为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确保电力供应,有效实施全周期管理意义重大。

二、电力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思考
        (一)全周期管理的阶段划分
        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坚强电网建设,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以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坚强电网建设则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不可能一次性将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坚强电网建设好,因此就必须要做好前期工作,但因为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怎么管也是一个问题。

对于单一电力工程项目而言,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运这五个过程,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因为牵涉面较广,在全周期管理中,若要从细节上去思考全周期管理的方法策略,就是要针对项目从头到尾进行管控,这实际上是项目管理,而全周期管理本质上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工具,应当从大方向上去考虑项目应该如何划分阶段,如何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何设置阶段门。因此将电力工程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这四个阶段区别于上述的五个过程,概念阶段针对的是电力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立项审批、前期勘测、拆迁征地等各项准备工作,开发阶段重点是基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进行科学的项目勘察设计,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施阶段则重点是项目设计方案的落实阶段,包括竣工验收,结束阶段则主要针对项目投运后的管理。
        (二)全周期管理的具体路径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目前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而且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从项目最初决策到最终使用乃至终止使用一整个生命周期内,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主体和多线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规划计划、立项审批、投资计划、设备采购、到货验收、项目建设(包括可研、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部分)、移交、运行维护、退出申请直至退出的全过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全周期管理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项目而是涉及了企业的所有项目及其物资采购、财务、设备管理等几个核心。结合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目前电力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比较理想的建设方案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三)数据共享下全周期管理细节
        基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从项目立项阶段开始,对项目建设的成本进度进行控制和跟踪管理,使绝大部分项目在形成之前就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信息系统机械能管理在项目建成投运之前,将项目价值信息从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的形成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记录,针对移交阶段,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资产及设备清单,产生台账,构建物资、设备、资产等的关联体系,执行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流程,实现与项目管理的紧密联系。物资方面引入大物流理念,将物资与项目进行联动,并闭环管理,规范落实物资采购流程,构建项目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统一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制定合理科学的物资调拨配送体系,构建量化供应商评估方法,强化供应商关系管理,实现更为高效的集中采购。基于业务集成财务核算,实现业财一体化,实现对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运的资产增加、减少、报废等业务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表的自动化,准确反映项目的财务情况和成本情况,进而为预算提供数据指导,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先控制、事中跟踪和事后分析。
        由于项目实施期间,存在多方参与者,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采取EIM设计方法,类似BIM,通过数字化设计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为了顺利构建模型,需要测绘和设计两个部门协同配合,测绘提供前期的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勘测数据,为设计准备前期资料,设计部门则根据测绘数据以及GIS系统的数据针对性地对送电电气、送电结构、送电机井进行具体设计,由于设计平台具备碰撞测试能力,物资计算能力,可直接协同业主、供应商、施工队伍等各个参与方,实现设计、物资、施工同步运行。项目建成以后,同样可以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三维模型,配合相应标准规范进行验收,并形成最终的电力工程信息三维模型,移交业主后,业主在项目运行当中可随时基于该模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电网智能化运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电力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高效建设,安全运行是电力工程项目的必然追求,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采取全周期管理意义重大,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和技术背景,应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业财一体化、大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等,如此围绕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此为较为理想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17(10):122.
[2]肖鹏远.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J].金融经济,2019(02):189-190.
[3]邱爽.浅析电力企业项目全过程监测管理流程[J].科技与创新,2017(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