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炜哲
容城县供电公司晾马台供电所 河北 保定 071700
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在电力系统中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为电力系统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工程结构也比较复杂,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电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这也使得电力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于电力的需求也逐步增加,电力企业每天需要传输更多的电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发展,但同时也让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科学而广泛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机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该技术实现的核心内容,并且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的明朗中,计算机本身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而现代电力系统为实现自身的自动化、智能化配电目标时,同样需要在电气工程建设时,利用其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电力系统输电、配电、收集市场信息等工作。在此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中,应将计算机系统建立为关键,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效能,完善电力系统功能设计。并且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支撑下,满足不同区域中,差异性的电网调度需求。使电力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电力调动,获取设备运维信息,提高电力系统信息传递、保存效率。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时,仍需借助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的PLC技术,完成系统内部数据采集、处理要求,且在系统实时、动态化监测中,协调各配电、输电环节,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要求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为了确保自动化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就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掌握好控制的要点,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要求是要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快速而又准确的收集,同时及时的检测电力系统的元器件,确保元器件在正常的工况内运行,如果检测有问题,就需要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全面监控电力系统,对于其运行的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真正掌握各类元器件运行中的安全以及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定期的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系统操控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各自岗位的要求有明确的了解,真正的掌握技术要点、管理要点,在实际工作中,对元器件以及设备进行严格的操作和调控。加强对电力系统不同层次以及各元器件的协调控制,让各种资源得以优化整合,确保将最优质的供电方式提供给整个电力系统,不仅让电力系统运行安全,还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电力供应的成本。只有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要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还能更好的发挥电力设施的作用,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3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
3.1现场总线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连接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装置以及仪表控制系统等设备,建立信息工程建设系统。在电力工程中广泛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收集变送器的用电量,向计算机系统中输送,实现集中统一管控,利用数学模型集中计算和判断,利用控制系统向控制设备中发送工作指令。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互相配合前置机和上位机,发挥电力工程的控制作用,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系统操作性。
3.2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是利用综合电子装置来有效的控制输电过程中的电压以及电抗等参数,确保输电过程更加的高效可靠。其具有增强交流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特点,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该项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电能的远距离传输的要求,很好的改变了传统的机械设备不精确的控制方式,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防止出现大范围的停电情况。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该技术可以和原输电方式协调发展,减少了机械性磨损,而且灵活性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平稳调节。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能的输送能力,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同时,节省了发电机的备用容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电网的控制。
3.3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同样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性技术之一。该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中,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且使用价值无处。为此,相关人员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需在系统优化目标明确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电力系统内部功能。一方面,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可提高系统内部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监测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有力消除系统安全隐患,使系统在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效能的发挥,主要集中在系统管理工序、系统功能设置中,有助于强化电力系统控制力度,减少系统运行风险,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3.4自动化补偿技术
以往的电力工程大多是采用低压无功补偿来完成系统的补偿任务,仅仅是运用三相电容器补偿单一信号。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基本只是片面地补偿了单向用户负荷,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不平衡的问题出现,使得三相负荷存在补偿缺陷或是补偿过度的情况。在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力工程中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以通过动态补偿、固态补偿以及分项补偿等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补偿精确度。
3.5光互联技术
在电力系统继电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利用光互联技术,提升探测器功率。负载电容量不会限制光互联技术,有利于完善系统集成度。光互联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能,利用这项技术,处理器抗干扰能力会因此增加,提高数据通信的便利性,保障整体工作效率。利用光交互系统,可以发挥数据采集和数据计算等功能,此外还具有信息搜索和应用等工作,提高系统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保障界面流畅性,提升电力系统的实用性。
3.6动态安全监控技术
电力系统的运行是实时的,不间断的,而且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除了加强人工监控外,还需要提高其自控监控水平。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控电力系统,因为其定位精度高,而且效率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该系统主要有同步定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中央信号处理,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全面的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不仅能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还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结语
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电力工程的稳定性。电力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电力自动化技术,节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支出,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电力工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泽宇.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6):34+37.
[2]王孔怀.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8,21(13):46-47.
[4]聂晨浩.试析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7):173-174.
[5]范贤盛,诸葛葳,范高祥,张积伟.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