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身份证号码:37078219851118**** 山东精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262200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挑战在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也会有所要求,因此,就需要建筑工程投入大量的手段和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现状;要点
引言
全球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水平,使人们对生活中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进行探析。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土建泵送技术
当代土建工程施工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而本次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开展时,建筑结构同样是以混凝土为主,因此在具体施工时也必然会使用大量混凝土,但值得注意的是,因高层建筑高度这一因素,在运送混凝土时、就会对泵送技术加以应用,基于此为了对混凝土施工时浇筑施工工期及质量给予保障,就需要将相应数量的土泵机及布料机齐全配备。此外,混凝土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混凝土配比,配比时需要以施工规定进行合理配比。现阶段掺粉煤灰及化学外加剂双渗技术为我国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采用的主要泵送技术,通过此技术应用能够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的标准要求,同时相关设备需要也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而在应用泵送到定技术的情况下,能够促使混凝土施工效率得以极大限度的提高。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是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因此,施工前需要计算出大体积混凝土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量,以便得到最佳配合比,配合比应当在符合施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中,砂、石、骨料以及水泥是关键。一般选用二区中砂,含泥量应当小于1%的石子,碎石的粒径在5~31.4mm之间;骨料在混凝土中,一般占有79.5%~83.2%的绝对体积,因此骨料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选择标准为优良的级配、?较小的岩石弹模、?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等;水泥的水热化反应会容易让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为了减少裂缝产生,可适当使用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替代物,一般用量为14%~21%,需要注意的是粉煤灰的细度需要同水泥保持一致。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在符合工程要求的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材料。水泥的水热化反应影响较大,为了减少水化热过程中的热量以及减少水热释放的时长,可以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这类低热化的水泥品种作为材料,这类水泥材料的用量一般需要控制在450kg/m3。其次是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流程,更是预防裂缝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养护工作。在保温养护过程中要做好结构内外温差、降温速率等数据的详细记录,以便于后续进行数据分析。为保证养护效果,混凝土保温养护的周期至少在2周以上,养护结构的标准为混凝土表面、环境温度差小于20℃,此时方可拆除保温覆盖面,否则需要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直到温差小于20℃为止。养护过程中可以选择适用的养护剂,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减少干缩裂缝的发生;此外,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养护不当更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尤其重要,可采用自动采集设备实时监测结构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如有必要可在混凝土结构表层涂抹薄膜养护液,其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结一层防水隔离层,既能维持结构所需的水分,又能够提高水化操作的效能。
1.3建筑室内定位技术
首先是主动式定位系统。必须由设备持有人主动发起,通过自行安装在相关设备上的软件,且持续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定位,适用于机场、火车站、办公室、智慧医院、博物馆、展览馆、游乐场等场所。其次是被动式定位系统。通过给需要定位的人员、资产、车辆发放定位设备,网关接收到定位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后台算法进行定位的一种定位方法,适用于学生定位与考勤、养老院、工地、监狱、访客管理、资产管理等场所。最后是主被动一体式定位系统。综合上面两种定位方式,即可通过设备持有人通过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主动发起定位,又可通过对特定人员、设备等发放标签实现后台定位的一种综合定位系统,适用于化工厂、电厂、隧道工地、医院、物流仓储等。根据建筑楼宇实际需求分析,采用被动式定位系统。根据我司的实际情况,被动式定位比较适宜,主被动一体式定位不适合,人员主动性难于保证。如果采用主被动一体式定位,被动定位用于位置考勤,主动定位可以用于厂区导航。
1.4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对相关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低,且测量精准度高,测量效率快,符合现代建筑工程测量需求。对于部分建筑区域的特殊情况,可以将地面进行等比例放大化成像处理,清晰展示出相关区域内的具体信息。数字化测绘技术也可以利用传统技术进行辅助,将精度范围进行合理化控制,提高测量精准度的同时避免测绘误差,方便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就目前的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获得更为准确的测绘数据信息,并利用三维坐标对所得测绘信息数据进行更优质化的处理。充分发挥其精度高、方便性等优势,确保建筑工程的测绘质量。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更新控制,有利于对图纸和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将已有图纸进行扫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地图,为建筑地图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GPS技术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地质勘查运用中也很常见,其所具备的定时定位功能,能够以测站为测量对象,安装GPS接收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卫星和移动站之间的实时数据传递。移动站会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实时性、高效性以及精准性。
1.4深基坑监测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监测技术可以对基坑壁的渗水情况、水文情况以及周边构筑物情况进行监测,避免其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对深基坑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时,需要借助如位移计、渗压计、土压力计以及红外线仪等监测仪器,可以对深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布设监测点的范围应为基坑边坡开挖所能影响的区域,深度应为基坑深度的2倍。通过仪器反馈的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对周边环境影响,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进行科学的现场管理,是加强施工管理的关键
将项目经理责任制进行健全建立,赋予现场指挥人员相应的权利,进而对项目经理责任制进行积极推广和执行,确保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一过程需要项目经理以自身施工条件为依据,重视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着眼于实际情况,统一且协调的管理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进度、安全施工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
结语
土建工程项目密切关系着居住着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该从施工技术要点和现场施工管理方面进行着重考虑,进而确保土建工程项目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玉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2):194-195.
[2]汪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安全措施和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门窗,2019(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