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慧玲
山东曹州牡丹园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林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许多行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理念下,林业的发展模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木种苗培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才能保证林业种苗的成活率,为林业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木种植;技术
引言
为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植树造林对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价值,更好地提升造林质量,必须全方位做好林业工程的管理。林业工程是系统且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全方位优化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林业工程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提升造林质量,才能更好地提升造林水平。
1林木种苗培育的特点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地不断加强,人们对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林业资源需求量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的林木种苗培育规模也在加大。作为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加强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升林业工程的水平,有利于林业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林木种苗培育也在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改变传统的单一性发展模式,以多样化的模式,来满足当前的林业生产需要。加强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落实,对于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乃至于社会经济的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林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通过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加强,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建设。
2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2.1树苗类型及种源的科学选择
不同的区域内分布不同习性的森林资源,任何苗木生长必须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大量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培育一定要加强对种类的科学选择,选择符合区域生态特征的优良种源。林业资源分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选择林木种苗类型时要开展综合性调查,包括土壤、气候环境等,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林木种苗培育计划,确保育苗环境可以助推种苗更好生长,培育出更多健壮的种苗,提高后期移栽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有利于造林后更好地开展养护管理工作。一旦种源确定后,要尽快安排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求与当地林业部门积极沟通,对其相关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加强对种子的防疫处理,以提高所培育苗木的抗性能力及适用范围;如果种源要求从外地调入,要先充分地对种苗跨区域调运的法律条例进行了解,确保种源的合理合法。此外,在种源调拨过程中,要求尽量就近选择,一方面可以降低调拨运输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长途运输中主观及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对种源造成的损伤。
2.2采集和储存种子
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种子的选取是种植的第一环节,也是树木种植工作中关键的一步。选种的成功与否关乎树种育苗的发芽率高低,影响后期林木的生长质量。首先,在种子采取时,要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剔除空粒、杂质等,选取颗粒饱满、健康的籽粒。较为常见的选种方法一般为风选、水选、粒选等方法。同时要选择质地优良的树种,保证母树中没有病变虫害的发生。其次,为保证种子的成熟度,在进行种子采集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环境,合理选择种子的采集时间。采集种子时,选择颗粒饱满,没有明显缺陷的种子,而且种子必须要成熟。
在树木的种子采集完成以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果种子中的水分含量比较高,要进行干燥加工,减少种子中的水分,使种子更加便于储藏。在种子储藏期间,要保持储藏位置的干燥性,避免种子受潮,影响发芽率。而且还需要做好防虫措施。
2.3以质量管理来把控林业工程的发展路径
造林是林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只有多措并举全方位优化林业工程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林业工程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提升造林的质量。在林业工程中,应始终将质量管理摆在关键位置,始终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工程各个阶段。以往林业工程质量管理更多关注林业工程后续阶段,也就是林业工程实施完毕后的管理阶段及验收阶段等。这种较为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不利于林业工程的长效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林业工程的发展成效,为全方位优化林业工程的管理水平,应从林业工程的建设初期着手,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工程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全方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引入监理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监控管理水平。
2.4革新林业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是林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是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在林业发展攻坚克难的阶段,只有革新管理制度,才能使林场林业企业更具社会竞争力,走向现代化。革新林业管理制度,首先要改变当前国有集体林权制度。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也已下达《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然后在政策的限定和政府的引导下,种什么木材、怎么去种,完全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这样的制度既能提高经营者的积极、主动性,又能达到国家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目的。在革新林权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对林业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他们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的支持,帮助经营者们更好地经营林业产业;另一方方面林业经营者也要制定合理的林业经营策略,加强自我管理,提高风险认识,兼顾效益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2.5林木种苗培育的重点
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培育的作用,提升苗木成活率和生长态势,必须要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林业种植之前,先要考察种植区域,确定树木的品种,然后进行林木种苗培育。在林木种苗培育中要合理选择苗木的培养技术和相关工具。并且要根据林业种植的规模,合理设置林木种苗培育的规模,保证良好的供需关系。另外,在林木种苗培育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2种灾害会对苗木的生长态势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大规模的植物死亡。在种子处理环节,除了要做好必要的防疫处理工作外,还需要使用药水浸泡种子,杀死其中隐藏的虫卵,同时,在林木种苗培育期间,要重点关注苗木的生长态势,如果苗木生长中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考虑到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如果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要根据规模的大小,合理选择病虫害处理的方式,如果规模较小,可以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修剪生病的位置,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如果灾害规模比较大,就需要使用农药进行处理,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种苗培育造成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林业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强林木种苗培育工作非常有必要,也是缓解当前林业资源紧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地的环境,合理选择树种,并对种子进行防疫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苗木种植期间,要做好根部处理工作,保证苗木根部垂直生长,通过落实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提升林业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博,王冉,巩国洋.新时期林木种苗产业经济效益提升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1):94+96.
[2]陈敦福.浅析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02):74+78.
[3]尹艳飞.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J].现代园艺,202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