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基坑监测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4期   作者:李睿宗
[导读] 城市发展下基坑施工作业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深基坑来讲
        李睿宗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发展下基坑施工作业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深基坑来讲,面临较多的安全风险,容易对主体结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复杂环境下基坑监测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复杂环境;基坑监测;基坑支护;监测技术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突飞猛进,我国的高层建筑及工程建设中的地下工程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基坑工程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的整体性环节,基坑工程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基本的过程,基坑随着建设的步骤已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深基坑工程监测内容
        首先,环境监测。主要就是对深基坑工程周边构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借助精密的水准仪设备,观测二等闭合导线沉降情况,计算出不同观测点的观测值以及高程。在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准备期间,需对各个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取三次观测数值的平均值为初始值,将施工前后各观测值与初始值进行对比计算,从而分析出深基坑工程造成的变形值与累计变形曲线。不同项目中的深基坑工程环境监测重点不一致,需相关工作人员细致分析施工种类与施工需求,选择更加适宜的水平位移或沉降测量等控制点。其次,坡顶水平位移测量。在深基坑工程中,坡顶水平位移测量主要目的就是为观测围护结构变形情况,通常使用全站仪设备。在坡顶水平位移测量期间,需借助小角度法、视准线法等测量方式,对深基坑维护结构任意方向上的水平位移进行测定另外,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主要就是对深基坑土体结构在不同深度下的水平位移情况进行监测,针对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受力持久性,在深基坑墙体等关键部位埋设测斜管,在基坑开挖后借助测斜仪器获取相应数据,从而绘制出基坑深处倾斜情况及时间变化曲线。
        2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基坑监测技术应用措施
        2.1监测系统设置原则
        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值会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不可避免的,工程的实际工作情况通常与设计的预估值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时候这个差异会很大,而且这个差别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仅仅通过预估值是不可能完全准确而全面的反应基坑工程的实施情况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进一步的保障基坑施工环境的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基坑开挖施工监测工作比较复杂,并且集成度比较高、系统性比较强,因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工作效果的好坏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设有着直接相关,甚至在某些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有以下五点:可靠性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方便实用原则;经济合理原则。
        2.2监测点的布设
        在工程建设的铺设阶段,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大约设置了10个监测点,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同时设置10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其中,沉降特性的监测点与水平位移的监测点相同,应沿基坑外围布置,整体布置强度应布置在基坑中部、阳角位置,以及特定的间距。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 m;周围的地面沉降点布置在垂直于基坑周围的基坑直线的中间位置。监测的基本宽度应约为基坑深度的2倍。监视部分的中线布置了4个监视点。一些监视站点被隔开。总共应合并14个表面监测点,以将监测点布置在结构的锚固位置。在基坑开发的西侧,在一楼布置了2部分以测试螺栓的位置,并同时设置了2个监视点。在深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基础上,钢管桩由单侧关节。该场地应通过钻孔掩埋,地基埋设须在10 m左右。
        2.3基坑顶竖向位移监测
        针对基准点的观测采用水准闭合环的形式,精度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中二等水准精度进行。

为保证观测数据的高可靠性,每间隔1~3个月左右或对基准点稳定性有疑问时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时采用与初始值观测相同的路线、观测方法及限差,检测成果如发现基准点有变动情况,及时对非稳定的点位高程进行修正处理,为观测成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观测技术各项要求及限差如下: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 mm。水准控制点每站高差中误差:±0.5mm,首次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2.4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基坑结构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基坑底部水位过高的话,地下水就容易从土层中渗透到基坑底,进而对基坑周边的护坡产生危害,容易造成滑坡或者大量渗水的危害,这严重危害了基坑的正常施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坑底水位的过高,就会造成地下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大于隔水层的自身重量。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对地下水位的监测,时刻记录监测数据来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因此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各等级的基坑工程都要求时刻监测水位的变化,并时刻上报检测数值以及建立起安全预警的相关机制,进最大可能来确保监测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而对于一些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观测井,可以不用钢尺水位计而直接利用钢尺测量,记录钢尺湿迹与观测井顶部的距离,并由此可以直接计算出地下水位的高程。因此要确保钢尺的有效长度大于空口与地下水位的距离。在对地下水位观测井埋设过程中用钻机钻孔到设计的指定位置,并且在孔内埋入虑水塑料袋套管,另外保持套管与管壁之间用干净的细沙填实,并防止泥浆堵塞观测孔,孔上加盖,做好保护工作。
        2.5基坑周边地质的控制
        在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的埋设位置。周边环境地质检测中采用的是1种暗标。对于周边建筑物的控制,运用永久性沉降观测方式对三大暗标进行统筹计划观测。充分运用工艺与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在观测基准保护点不受机关控制的基础上,为了不受充分碾压的性质,在地表沉降的观测点中采用人工开挖或者钻孔的方式进行基础埋设。整体性质的观测精度方式控制和基坑边坡的竖向位移监测相同。
        3提升深基坑监测水平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测绘产品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逐渐增多,在我国的建设过程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自动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当中的不断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已使测绘方式以及监测技术更加简便化,使得测绘人员对仪器设备操作的技术要求逐步降低。针对当前深基坑监测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制定出相应解决措施:首先,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养力度,在监测人员群体中定期开展新监测技术与监测要点等专业培训活动,确保监测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新监测技术,充分发挥出新技术在提升工程总体监测效果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健全深基坑工程监测管理机制。因监测数据的全面性与精准性可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需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与复测,确保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工程实际位移或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最后,增强新监测技术开发与实施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监测系统,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各项功能,确保所应用的监测系统能够更好满足深基坑工程不同施工条件与施工特征,从根本上提升深基坑工程监测效果,为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完成变形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变形监测结果可以反过来指导基坑开挖施工过程,通过科学监测为基坑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保证基坑开挖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许余亮.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4):166-171+19.
        [2]王正晓,刘保信.深基坑变形监测浅析[J].测绘通报,2013(6):21-23.
        [3]滕飞.浅谈深基坑监测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四川建材,2016,42(02):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