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荣成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4期   作者:刘玲玲
[导读] 全域旅游时代,得服务得核心竞争力。全心全力为游客提供最直接、最便捷
        刘玲玲
        荣成市委党校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全域旅游时代,得服务得核心竞争力。全心全力为游客提供最直接、最便捷、最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促进旅游公共服务的精品化、精细化,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公共服务
一、荣成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自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荣成市将全域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按照一流景区水准打造,加快建设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飞跃发展。
        1、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备。
        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实施城乡通暖、通气、通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绿化“六个一体化”工程,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和第三卫生间建设,农村实现污水统一处理排放、安装宽带网络,渔家特色民俗游设施更加舒适、完备。
        2、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成立山东县级市首家专业化、数字化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对全市重点景区
实现数字化直接监控调度,与其他智慧城市共享数据项目;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8处,形成覆盖城区、石岛、好运角三大片区的旅游咨询体系;开发面向大众的应用终端,新上触摸屏、手机APP等网络终端设备,实施景点景区无线WiFi覆盖工程,推行旅游攻略、电子地图等自媒体服务模式。
        3、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步伐。
通过干线建设、路网改造、港口改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措施,把荣成市打

造成通衢日韩、辐射内地的海陆交通节点城市;增设旅游交通标识标牌,A级景区、特色小镇、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重点乡村旅游点建设完备的旅游标识系统;创新“公交+旅游”“骑行+旅游”出行模式,完善城乡交通公交、城区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实现景区“串点成线”,无缝对接。
        4、旅游便民惠民体系建设逐步优化。
完善惠民休憩环境,在A级景区、特色小镇、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
点、精品采摘园、健身步道和绿道沿线,增设亭、廊、椅等休憩观景设施,大力推进城区及重要景区周边停车场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动开展研学旅行,积极发挥旅游在推进文化发展、素质提升、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社会公众共享旅游公共服务成果。
        5、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
等机制,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开通旅游投诉热线,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领导责任制,确保涉旅投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完善旅游服务监管机制,将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纳入社会征信管理系统,联合海洋与渔业、公安、市场监管、物价、旅游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规范近岸海域养殖管理。
        6、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强化。
督促景区及时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重点检查各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
任制落实、旅游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特种设备等情况,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高风险项目安全规范行动”“旅游包车安全整治行动”“出境游安全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游客共同参与旅游旺季安全防范工作。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增加了各项旅游公共服务的压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在量和质的要求上均难以满足旺盛的需求,旅游高峰期市区内主要景点住宿餐饮爆满、交通拥堵、停车位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全域旅游服务水平。


        2、体制机制不完善。
        缺乏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整体布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涉及多个部门、不同区域,无法做到多规合一、统筹发展,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有待强化。
        3、建设资金短缺。
旅游公共服务投资大,运营、管理涉及问题多,不仅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
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建设—管理—运营中政府单方面投入精力过大,对社会动员还不强。
        4、信息化有待增强。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与时俱进方面还稍显滞后,大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信息
化、智能化、科技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通讯设施的全面覆盖,旅游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得、分析与共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进。
三、完善荣成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1、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
        打造精品旅游公共服务是一项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充分调动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以建设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集中资源优势为基础、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为目标的一盘棋。要尽快编制荣成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实施细则、评估制度等,并使其与国家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及荣成市全域旅游、产业、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2、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作用。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行旅游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公共服务购买、特许经营、政府间协议、凭单制、志愿服务多种供给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加强政府与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相互合作,拓展多元化融资模式,尝试创新旅游公共服务 PPP 供给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存量项目、增量建设,构建起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 PPP 事业密切融合的长效机制。
        3、建立健全现代旅游治理机制,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完善的现代旅游治理机制,是提高旅游业运行效率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的重要抓手。要改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大旅游”的思维,推动“旅游管理”向“旅游治理”转变;要协调好财税、广电、工信、环保、卫生和质检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要优化旅游治理结构,探索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
        4、继续推进旅游信息化水平,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纵深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给予旅游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要
加强旅游信息化人才库建设,做好培养和引进两篇文章,鼓励企业与高校等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一大高技能蓝领专门人才,鼓励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信息人才和信息服务人才,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以全职咨询员为主、专家咨询团和志愿者为辅的专业化旅游咨询服务团队。
        5、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
将志愿服务与旅游服务相结合,建立一支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
广泛的旅游志愿者队伍。统一旅游志愿者标识,加大对旅游志愿活动的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志愿者主动参与旅游设施保护、城市形象宣传公益活动,改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扩大服务范围、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业形象。
        6、加大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融合力度。
随着城市休闲与旅游活动的日益融合,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服务和为本
地市民服务的内容日益交叉。要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中来,将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设施和服务内容同旅游公共服务有机衔接,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融合和一体化,实现旅游服务与民生改善相统一。
        作者简介:刘玲玲,女,汉族,研究生学历,讲师,籍贯:山东省荣成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