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进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4期   作者:许甜
[导读]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也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从教学规模上来看
        许甜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会计学专业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也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从教学规模上来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往往要高于其他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师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要更加庞大。基于此,对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将探讨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中,并将之在课堂上有机地进行宣贯与讲授,使得专业课堂能够变得内容丰富多变,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收获专业知识以及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素养。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也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从教学规模上来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往往要高于其他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师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要更加庞大。基于此,对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会计专业课程多是以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为主体,通过介绍经营过程不同阶段会发生的经济业务,教授学生运用复式记账法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课程。而针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少国内学者的研究值得作为笔者对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方向。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探讨,也具有时代意义,能够利用主渠道作用,强化教育性,把核心价值贯穿会计专业活动,丰富与完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二、会计学专业开设课程思政的意义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凸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和牢固树立“全员、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会计学课程思政强调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实时全程,要求以学校为中心,向学生群体辐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强化思想政治的精神提升。如何能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困难而必要的。困难在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必然是对隐性教学效果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难以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必要则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学的效果是进行下一步课程优化的动力,只有了解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效果,才能有助于笔者进一步优化提升实施课程的课程思政方案,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中开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教授学生会计技能,利用信息化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这门会计课程应当承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这对教授课程的专业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通过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设想到不断完善的教学设计,从阶段到完整的教学评价,引领其他专业类课程能够通过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性人才。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困境
        第一,针对性不强。首先,课程内容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多而杂,其中公共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大学语文、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在所设课程中占比超过一半;另一方面,由于生师比超标、教室有限等问题,很多选修课由教研工作室统一来选择,此举无疑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学习内容没有实时调整,难以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导致整个课程的思政针对性都不强。
        第二,课程思政难以融入实训环节。学校实践环节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训主要包括会计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会计认知实习主要是到企业进行参观。但是,学生并没有参观与相关的会计工作内容与资料,企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和主要业务。期末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实训,实用性比较高,通过手工做账,学生熟悉了会计工作的各类凭证,较好地理解了平时在课本上所学的大部分理论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但是,对会计学其他方向的实训安排较少,例如与实际工作相接轨的出纳、成本会计专门业务的实训。而毕业综合实训主要借助财务软件实现,而这一实训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往往先理论、后实操,这种安排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很难接受和想象具体的操作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因为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环节出现很多问题。课程思政的精神要能够最终反映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通过实习实践实训来与实际工作融合。
        第三,课程考核容易忽略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以课堂为主的平时成绩和以考试是为主的期末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由到课率、课后作业、课堂互动情况等决定,期末成绩主要以考试的方式来确定。那么在体现教学思政方面难以评价学生对于思政精神的领悟情况。此外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可能会存在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作业布置缺乏及时性;同时对于上交的作业部分老师并不会批改,很大程度上导致“作业”不被学生重视,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大大减弱了作业对于巩固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而课程思政的考评需要将教师与学生的情况进行互动,通过动态评价才能督促和检查学生的思政情况。
        四、教学内容改进
        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不论是如金融学、保险学、银行会计和内部控制这样的选修课,还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这样的必修课,均表现出对专业实操技能和道德水准的一定要求,可以说会计学专业是最需要也最能够体现课程思政精神主旨的学科。

从内容上来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学教材改革,支持管理会计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尤其需要精通“业财融合型”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财务转型赋能添力,更好的发挥财务信息的服务决策功能,因此必须要锻造出一支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或懂财务的业务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代,要构建形成涵盖收入管理、费用管理、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内容在内的业财融合系统,一方面在岗位设定上,必须要为复合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磨炼和轮岗机会,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学习与培训,以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适应时代变革对于中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在会计相关课程中和专业知识中构建思政精神,如在建账、查账、复核和报表分析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会计专业课程多是以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为主体,通过介绍经营过程不同阶段会发生的经济业务,教授学生运用复式记账法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课程。而针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至关重要。
        五、教学方式改革
        第一,微视频教学。录制课程思政微视频、解析会计制度的沿革、目标和会计准则的变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通过观看短视频来实现思政教学目标。微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模拟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和实际流程,在人际关系建立的情况下充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录制视频作为记录,让观察者可查可究,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建立思政意识。
        第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慕课等平台发布线上教学资源和在线论坛主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课前发布线上教学资源以备预习,课后发布习题以备复习。定期在线上进行考核,分数计入课程总分。线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线上通过讲座、讨论、借鉴、相互启发等形式,在专业课教师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启发和引导,引导专业课教师和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三,参与式教学。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手段,如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小组学习,课堂案例接龙,自创习题等 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与内容合理设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具体内容,科学的组织教授方式。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及时进行上机操作,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在实在无法提高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课件中插入操作过程小视频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到软件操作的具体情况、细节,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明白具体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第四,现场式教学。创建“行走的思政课堂”,以社会实践基地依托,把课堂搬出去,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堂”,以项目制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调 研 访谈,现场教学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了解社情、省情和国情,为思政带来立场、情感、温度。大数据时代下,为保证大数据的收集、存储、调用、分析等,而选用云计算平台作为载体。将分散的大数据统一导入云计算平台,双边配合,共同造就了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正是建立在数据收集、分析基础之上的量化管理。会计是一个与信息打交道的职业,会计教学也可以更多地结合实际的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反馈过程中的思政意识。
        六、结语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在现在的教学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大部分教师授课时,依旧是如此。因此,建议在上课时,教师可多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如课堂问答,设计课堂小游戏等等,以此来增加互动性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同时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在理论课讲解的基础上,多与同学分享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和具体业务操作的情况,增加同学对会计工作的认知。课程思政精神并非只是在课堂上强调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更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寻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会计教师科研主动性,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有助院校师资摆脱过去那种只靠理论,没有数据的科研模式。平台内含以实例为基础的案例,小案例之间具备勾稽性,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内的案例夯实自身的管理会计知识,并加强业务实践,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在专业课程中开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教授学生会计技能,利用信息化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会计课程应当承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这对教授课程的专业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通过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设想到不断完善的教学设计,从阶段到完整的教学评价,引领其他专业类课程能够通过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凤,侯淼,胡玥.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1):145-147.
        [2]钱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探析——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21):189+205.
        [3]谢羽.高校专业课思政改革探析——以《会计相关法规》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45-46.
        [4]李锡成.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9(11):177-178.
        作者简介:许甜(1983.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企业管理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